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2章 引起水火电机组功率振荡的因素 | 第13-28页 |
2.1 引起火电机组功率振荡的因素 | 第13-19页 |
2.1.1 主蒸汽压力变化对机组功率的影响 | 第13-14页 |
2.1.2 火电机组功率控制回路模型 | 第14-16页 |
2.1.3 引入主蒸汽压力变化的功率控制 MATLAB 仿真 | 第16-18页 |
2.1.4 引入主蒸汽压力变化的功率控制 DCS 仿真 | 第18-19页 |
2.2 引起水电机组功率振荡的因素 | 第19-27页 |
2.2.1 水头变化对机组功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开度非线性对机组功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 水电机组功率控制回路模型 | 第22-24页 |
2.2.4 引入水头、导叶开度非线性的功率控制 MATLAB 仿真 | 第24-25页 |
2.2.5 引入水头、导叶开度非线性的功率控制 DCS 仿真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水火电机组功率的模糊控制 | 第28-38页 |
3.1 PID 控制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3.2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3.2.1 引言 | 第29页 |
3.2.2 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 | 第29-30页 |
3.3 模糊自整定 PID | 第30-31页 |
3.3.1 模糊自整定 PID 原理 | 第30-31页 |
3.3.2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取值对模糊自整定 PID 性能的影响 | 第31页 |
3.4 模糊自整定 PID 在水火电机组功率控制中的应用 | 第31-37页 |
3.4.1 水火电机组功率控制的模糊自整定 PID 设计 | 第32-34页 |
3.4.2 水火电机组功率模糊控制的 MATLAB 仿真 | 第34-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水火电机组功率模糊控制 | 第38-46页 |
4.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 第38-40页 |
4.1.1 粒子群算法的特点 | 第38页 |
4.1.2 粒子群算法原理 | 第38-39页 |
4.1.3 粒子群算法流程 | 第39-40页 |
4.2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糊自整定 PID | 第40-45页 |
4.2.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自整定 PID 寻优结构 | 第40-41页 |
4.2.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自整定 PID 寻优步骤 | 第41-42页 |
4.2.3 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水火电机组功率模糊控制 | 第42-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预防云南水火电机组功率振荡的工程方案 | 第46-53页 |
5.1 引入自适应因子的功率控制方案 | 第46-50页 |
5.1.1 火电机组功率自适应控制 | 第47-48页 |
5.1.2 水电机组功率自适应控制 | 第48-50页 |
5.2 反函数法校正水电机组导叶开度非线性 | 第50-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