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第12-15页
        1.2.1 国外工业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新型工业化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可能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新型工业化政策的理论基础第18-23页
    2.1 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第18-21页
        2.1.1 配第—克拉克定理第18-19页
        2.1.2 库兹涅茨法则第19页
        2.1.3 霍夫曼定理第19-20页
        2.1.4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第20页
        2.1.5 钱纳里标准结构第20-21页
    2.2 工业化发展战略理论第21页
        2.2.1 钱纳里工业化战略第21页
        2.2.2 佩鲁增长极战略第21页
    2.3 工业化发展政策理论第21-23页
        2.3.1 产业结构政策第21-22页
        2.3.2 产业布局政策第22页
        2.3.3 产业组织政策第22页
        2.3.4 产业技术政策第22-23页
第3章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分析第23-39页
    3.1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背景分析第23-26页
        3.1.1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历程分析第23-25页
        3.1.2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第25-26页
    3.2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梳理第26-28页
    3.3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第28-35页
        3.3.1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的成效第29-31页
        3.3.2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3.4 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9页
        3.4.1 政策制定理念相对滞后第35-36页
        3.4.2 政策体系缺乏相应的产业布局规划支撑第36页
        3.4.3 政策实施的着力点存在偏差第36-37页
        3.4.4 政策未能及时有效调整第37-39页
第4章 国外工业化政策借鉴第39-43页
    4.1 美国工业化政策实践第39-40页
    4.2 日本工业化政策实践第40页
    4.3 韩国工业化政策实践第40-41页
    4.4 新加坡工业化政策实践第41页
    4.5 国外工业化政策借鉴第41-43页
第5章 提升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政策建议第43-53页
    5.1 完善集约化程度提升的政策体系第43-45页
        5.1.1 发挥产业布局规划的引导作用第43-44页
        5.1.2 构建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第44-45页
    5.2 完善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的政策体系第45-46页
        5.2.1 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45页
        5.2.2 强化工业品牌战略的政策引导第45-46页
    5.3 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第46-49页
        5.3.1 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与支持第46-47页
        5.3.2 进一步完善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第47-48页
        5.3.3 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第48-49页
    5.4 完善构建两型生产方式的政策体系第49-50页
        5.4.1 完善两型工业体系配套政策第49页
        5.4.2 推广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第49-50页
    5.5 完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第50-53页
        5.5.1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第50-51页
        5.5.2 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索南才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莲城槟榔厂纳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