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导论 | 第8-16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依据 | 第9-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 终身体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 第12-13页 |
2. 体育意识 | 第13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13-16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2. 研究重点及视角 | 第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二、终身教育思想与学校体育之关系分析 | 第16-23页 |
(一) 终身体育思想及其历史回顾 | 第16-18页 |
(二)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具有的指导价值 | 第18-19页 |
(三) 我国新课程标准(2001)中的终身体育思想 | 第19-20页 |
(四)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关键作用 | 第20-21页 |
(五) 高中生终身体育思想培育的价值探讨 | 第21-23页 |
三、成都市高中体育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现状 | 第23-32页 |
(一) 成都市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现状 | 第23-24页 |
(二) 成都市高中学生的体育情感现状 | 第24-27页 |
1. 成都市高中体育课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现状 | 第25-26页 |
2. 成都市高中体育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现状 | 第26-27页 |
(三) 成都市高中体育体现终身体育思想过程中的教师行为现状 | 第27-29页 |
(四) 成都市高中体育体现终身体育思想过程中的学校行为现状 | 第29-32页 |
四、影响成都市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思想体现不够的因素分析 | 第32-37页 |
(一) 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1. 青年初期生理特点的影响 | 第32页 |
2. 青年初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 教师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能力因素分析 | 第33页 |
(三) 教学环境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四) 社会和学生家庭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五、高中体育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对策 | 第37-42页 |
(一) 提升教师在工作中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意识和能力 | 第37-38页 |
(二) 构建生活化的体育环境 | 第38-39页 |
(三) 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乐趣 | 第39-40页 |
(四) 实施互动创新型教学模式 | 第40页 |
(五) 运用“维度综合比对法”进行教学评价 | 第40-41页 |
(六) 加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有机联系 | 第41-42页 |
六、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件 | 第46-58页 |
《成都市高中体育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管理人员问卷 | 第46-49页 |
《成都市高中体育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教师问卷 | 第49-53页 |
《成都市高中体育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问卷 | 第53-57页 |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表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