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 第17-32页 |
2.1 渗流理论 | 第18-24页 |
2.1.1 统计渗流模型 | 第19-22页 |
2.1.2 界面热力学渗流模型 | 第22-23页 |
2.1.3 双渗流模型 | 第23-24页 |
2.2 有效介质理论 | 第24-30页 |
2.2.1 Maxwell-Wagner无限稀疏有效介质模型 | 第25-26页 |
2.2.2 Bruggeman有效介质模型 | 第26-27页 |
2.2.3 Brick-Layer有效介质模型 | 第27-30页 |
2.3 隧道效应理论 | 第30-31页 |
2.4 电场发射理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导电沥青混凝土导电机理研究 | 第32-44页 |
3.1 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材料组成 | 第32-35页 |
3.1.1 沥青 | 第33页 |
3.1.2 集料 | 第33-34页 |
3.1.3 导电材料 | 第34-35页 |
3.1.4 填料 | 第35页 |
3.2 渗流阀值的确定 | 第35-36页 |
3.3 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导电机理数值模拟 | 第36-40页 |
3.3.1 Maxwell-Wagner(MW)模型数值计算 | 第36-37页 |
3.3.2 BS模型数值计算 | 第37-38页 |
3.3.3 Kirkpatrick统计渗流模型数值计算 | 第38-40页 |
3.4 石墨导电体系导电机理数值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导电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有限元模拟 | 第44-64页 |
4.1 导电沥青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计算 | 第44-49页 |
4.1.1 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计算 | 第44-48页 |
4.1.2 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计算 | 第48-49页 |
4.2 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理论计算 | 第49-52页 |
4.2.1 弹性三层体系解 | 第49-51页 |
4.2.2 多层路面换算 | 第51-52页 |
4.2.3 采用图解法求解沥青路面理论弯沉 | 第52页 |
4.3 导电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有限元计算 | 第52-62页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4.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56-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导电沥青混凝土电热性能有限元模拟 | 第64-78页 |
5.1 热分析基础知识 | 第64-66页 |
5.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64-65页 |
5.1.2 热的传递方式 | 第65页 |
5.1.3 热分析控制方程 | 第65-66页 |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5.2.1 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66-67页 |
5.2.2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67-68页 |
5.2.3 定解条件 | 第68-69页 |
5.3 有限元计算可靠性分析 | 第69-71页 |
5.3.1 利用能量守恒原的理论计算结果 | 第69-70页 |
5.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70-71页 |
5.4 导电沥青混凝土融雪化冰效果分析 | 第71-76页 |
5.4.1 不同输入功率下融雪化冰的效果 | 第72-73页 |
5.4.2 不同环境温度下融雪化冰的效果 | 第73-74页 |
5.4.3 不同风力等级下融雪化冰的效果 | 第74-75页 |
5.4.4 不同导电层电阻率下融雪化冰的效果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