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60GHz无线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 第15-18页 |
1.2.1 抗干扰性与安全性 | 第15-16页 |
1.2.2 高传输速率以及高系统容量 | 第16-17页 |
1.2.3 免许可特性 | 第17页 |
1.2.4 小尺寸天线与可集成化电路 | 第17-18页 |
1.3 60GHz无线通信的应用领域 | 第18-20页 |
1.3.1 家庭网络(Home network) | 第18-19页 |
1.3.2 无线高清视频传输(Wireless HD) | 第19页 |
1.3.3 卫星通信 | 第19-20页 |
1.3.4 医疗成像 | 第20页 |
1.4 60GHz无线通信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60GHz通信的无线传播特性 | 第22-29页 |
2.1 介绍 | 第22页 |
2.2 信道模型的一般特征 | 第22-23页 |
2.2.1 信道模型的要求 | 第22页 |
2.2.2 信道模型的一般结构 | 第22-23页 |
2.3 模型开发方式 | 第23-24页 |
2.4 极化特性 | 第24-27页 |
2.4.1 60GHz WLAN系统的极化影响 | 第24页 |
2.4.2 天线极化特性 | 第24-25页 |
2.4.3 Jones向量对极化特性的描述 | 第25-26页 |
2.4.4 传输信道的极化特性 | 第26页 |
2.4.5 第一阶和第二阶反射的信道极化矩阵 | 第26-27页 |
2.5 信道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60GHz基带通信的主流技术方案介绍 | 第29-3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802.15.3c方案介绍 | 第29-33页 |
3.2.1 802.15.3c超帧结构及三种模式帧结构 | 第29-30页 |
3.2.2 802.15.3c三种模式 | 第30-33页 |
3.3 802.11.AD方案介绍 | 第33-35页 |
3.3.1 802.11.ad四种模式帧结构 | 第33-34页 |
3.3.2 802.11.ad四种模式 | 第34-35页 |
3.4 802.15.3c与802.11.AD对比 | 第35-37页 |
第四章 60GHz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 第37-76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SC模式系统框图 | 第37-40页 |
4.3 帧产生 | 第40-41页 |
4.4 A/D | 第41-42页 |
4.5 成形滤波与匹配滤波器 | 第42-43页 |
4.6 帧检测 | 第43-52页 |
4.6.1 128长度相关器 | 第45-52页 |
4.7 同步 | 第52-56页 |
4.7.1 采用同步算法描述 | 第52-53页 |
4.7.2 采用同步算法仿真性能 | 第53-54页 |
4.7.3 算法行为级仿真实现 | 第54-56页 |
4.8 噪声估计 | 第56-58页 |
4.9 信道估计 | 第58-62页 |
4.9.1 基于UW序列信道估计的三种方案 | 第58-60页 |
4.9.2 仿真 | 第60-62页 |
4.10 信道均衡 | 第62-67页 |
4.10.1 时域均衡 | 第63页 |
4.10.2 频域均衡 | 第63-65页 |
4.10.3 频域均衡中的FFT与IFFT模块 | 第65-66页 |
4.10.4 频域均衡性能 | 第66-67页 |
4.11 调制解调 | 第67-69页 |
4.11.1 π/2-BPSK | 第67-68页 |
4.11.2 π/2-QPSK | 第68-69页 |
4.11.3 π/2-16QAM | 第69页 |
4.12 信道编译码 | 第69-74页 |
4.12.1 LDPC编码 | 第69-71页 |
4.12.2 LDPC译码 | 第71-72页 |
4.12.3 缩短LDPC编译码 | 第72-73页 |
4.12.4 LDPC编译码仿真性能 | 第73-74页 |
4.13 仿真平台性能 | 第74-76页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第76-78页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76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84页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悄况说明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