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混凝土机械与设备论文--混凝土、砂浆输送机械论文

混凝土泵泵送系统阀块流道的压力损失研究及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混凝土泵概述第11-14页
        1.2.1 混凝土泵简介第11-12页
        1.2.2 泵送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2-13页
        1.2.3 泵送液压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3 主阀块和高低压切换阀块第14-18页
        1.3.1 主阀块和高低压切换阀块对系统压力损失的影响第14-16页
        1.3.2 主阀块和高低压切换阀块的流道结构特点第16-18页
    1.4 流道压力损失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0页
        1.5.2 课题的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3 课题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2 阀块流道的压力损失原因分析第22-34页
    2.1 流动阻力第22-23页
    2.2 流道的沿程压力损失分析第23-26页
        2.2.1 层流时的沿程压力损失第23-24页
        2.2.2 紊流时的沿程压力损失第24-26页
    2.3 流道的局部压力损失分析第26-31页
        2.3.1 紊流时的局部压力损失第26-28页
        2.3.2 局部阻力系数的确定第28-31页
    2.4 降低流道压力损失的方法探讨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阀块流道的液流特性仿真分析第34-58页
    3.1 阀块典型流道的CFD仿真建模第34-36页
        3.1.1 阀块结构和典型流道三维模型第34-35页
        3.1.2 网格划分第35-36页
        3.1.3 参数设定和边界条件的选择第36页
    3.2 直角转向流道的液流特性分析第36-38页
    3.3 工艺参数对直角转向流道压力损失影响的仿真分析第38-43页
        3.3.1 刀尖角方向对流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第38-40页
        3.3.2 孔道通径比对流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第40-41页
        3.3.3 孔道非正交性对流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第41-43页
    3.4 组合流道的液流特性的仿真分析第43-48页
        3.4.1 组合流道的流动特性及压力损失机理第43-45页
        3.4.2 单个局部液阻的液流特性第45-46页
        3.4.3 相邻局部液阻的影响机理第46-48页
    3.5 组合流道压力损失的仿真分析第48-57页
        3.5.1 布局方式对流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第48页
        3.5.2 工艺孔属性对流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第48-57页
        3.5.3 进出口流道长度对流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第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基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的阀块流道优化第58-70页
    4.1 流道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及试验过程第58-61页
        4.1.1 流道结构参数优化方法概述第58页
        4.1.2 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第58-59页
        4.1.3 均匀试验设计方案的确定第59-61页
    4.2 基于均匀试验设计的试验结果分析第61-67页
        4.2.1 试验结果第61-62页
        4.2.2 试验指标与因素之间数学关系的建立第62-66页
        4.2.3 参数的优化取值第66-67页
    4.3 阀块的流道优化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泵送系统阀块压力损失的试验研究第70-76页
    5.1 试验目的及内容第70页
        5.1.1 试验目的第70页
        5.1.2 试验内容第70页
    5.2 试验平台的搭建第70-73页
        5.2.1 试验设备及技术参数第70-72页
        5.2.2 测试仪器第72页
        5.2.3 传感器的布局与安装第72-73页
    5.3 试验步骤及结果分析第73-75页
        5.3.1 试验步骤第73-74页
        5.3.2 主阀块和高低压切换阀块优化前后试验结果分析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全文总结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锚杆钻机变幅机构运动学及动态特性的研究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