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中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9-27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2页
        1. 研究内容第11页
        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四)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国内关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的研究第12-17页
        2. 国外关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的研究第17-24页
    (五) 核心概念界定第24-27页
        1. 博士点第24-25页
        2. 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第25页
        3. 培养质量评估第25-27页
二、中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的历史第27-35页
    (一) 美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的历史第27-30页
        1. 初步探索阶段(1924~1979年)第27-28页
        2. 发展与提升阶段(1980~2004年)第28-29页
        3. 成熟阶段(2005~至今)第29-30页
    (二) 我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的历史第30-35页
        1. 体系初创时期(1985~1994年)第30-31页
        2. 体系发展时期(1995~2004年)第31-33页
        3. 体系提升时期(2005~至今)第33-35页
三、中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第35-46页
    (一) 美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35-40页
        1. 1980年美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35-36页
        2. 1993年美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36-38页
        3. 2005年美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38-40页
    (二) 中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40-42页
        1. 1997年我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40-41页
        2. 2005年我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41-42页
    (三) 中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第42-46页
        1. 指标体系侧重点不同第44-45页
        2. 指标体系中定性与定量方法运用不一致第45页
        3. 反映博士点培养质量的效果不同第45-46页
四、中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工作特点的比较第46-60页
    (一) 美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工作的特点第46-50页
        1. 评估主体中介化第48页
        2. 评估历史悠久,十年为一周期第48页
        3. 评估工作博士点规模逐步增加第48-49页
        4. 评估高校和学科数量显著增加第49-50页
    (二) 我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的特点第50-54页
        1. 评估主体以官方为主第51-52页
        2. 评估规模总体较小第52-53页
        3. 评估历史较短且频繁第53页
        4. 评估的淘汰率较低第53-54页
    (三) 中美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工作特点的比较第54-60页
        1. 评估主体的比较第54-55页
        2. 评估规模的比较第55-56页
        3. 评估过程的比较第56-57页
        4. 评估周期的比较第57-58页
        5. 评估结果发布的比较第58-60页
五、美国博士点培养质量评估对我国的启示第60-63页
    (一) 构建多元的评估主体第60页
    (二) 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第60-61页
    (三) 扩大评估规模第61页
    (四) 使评估过程更加透明第61-62页
    (五) 缩短评估周期第62页
    (六) 扩大评估结果发布范围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台河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
下一篇: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和浙江两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