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问题研究--以上海家化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第13-14页
        1.2.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回顾第14-15页
        1.2.3 文献评述第15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研究基本框架第17-18页
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理论第18-24页
    2.1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2.1.1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第18页
        2.1.2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第18-19页
        2.1.3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内容第19-20页
        2.1.4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形式第20页
    2.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作用第20-22页
        2.2.1 督促管理层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第20-21页
        2.2.2 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第21-22页
        2.2.3 有助于市场监管者筛选监管对象第22页
    2.3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2.3.1 信息传递理论第22-23页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3-24页
3 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第24-30页
    3.1 上海家化的公司简介第24页
    3.2 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以 2010-2013 年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例第24-30页
        3.2.1 内部控制的评价范围第24-25页
        3.2.2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第25-27页
        3.2.3 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第27-28页
        3.2.4 针对所披露出的缺陷所采取的整改措施第28-30页
4 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0-36页
    4.1 从公司管理层的角度第30-32页
        4.1.1 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第30-31页
        4.1.2 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完善第31-32页
    4.2 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第32-33页
        4.2.1 信息使用者对内控缺陷信息的需求不高第32页
        4.2.2 信息使用者缺乏足够的信息解读能力第32-33页
    4.3 从外部监管者的角度第33-36页
        4.3.1 相关法规仍有待完善第33-34页
        4.3.2 内部控制审计形式化第34页
        4.3.3 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参与监管意识不高第34-36页
5 上海家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案例的启示第36-40页
    5.1 从公司管理层的角度第36-37页
        5.1.1 严格执行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规定第36页
        5.1.2 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第36-37页
    5.2 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第37-38页
        5.2.1 提高信息使用者对内控缺陷信息的需求第37-38页
        5.2.2 加强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教育第38页
    5.3 从市场监管者的角度第38-40页
        5.3.1 完善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第38页
        5.3.2 对内部控制审计实施严格的监管第38-39页
        5.3.3 放权公众治理第39-40页
6 结语第40-42页
    6.1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第40-41页
    6.2 研究趋势与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及启示--以尚德电力可转债融资事件为例
下一篇: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失败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