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摆动式发动机传热规律的数值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微型内燃机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1 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 | 第15页 |
1.2.2 微型转子发动机 | 第15-16页 |
1.2.3 微型摆动式发动机 | 第16-18页 |
1.3 微小型内燃机传热问题研究 | 第18-20页 |
1.3.1 传热研究方法的概述 | 第19页 |
1.3.2 内燃机传热仿真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MICSE仿真计算模型 | 第22-38页 |
2.1 MICSE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2.1.1 MICSE的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2.1.2 MICSE的工作过程 | 第23-24页 |
2.2 MICSE数值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2.1 整机传热数值计算方法 | 第24页 |
2.2.2 耦合边界迭代处理 | 第24-25页 |
2.3 MICSE工质工作过程多维计算模型 | 第25-33页 |
2.3.1 计算对象 | 第25-26页 |
2.3.2 计算域离散化 | 第26-27页 |
2.3.3 动网格技术 | 第27-28页 |
2.3.4 计算数学模型 | 第28-32页 |
2.3.5 边界条件及初始化条件 | 第32-33页 |
2.3.6 耦合边界条件处理 | 第33页 |
2.4 MICSE的机体温度场计算模型 | 第33-35页 |
2.4.1 计算对象 | 第33-34页 |
2.4.2 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2.4.3 机体传热计算控制方程 | 第35页 |
2.4.4 边界条件及初始化条件 | 第35页 |
2.4.5 耦合边界条件处理 | 第35页 |
2.5 离散化方法 | 第35-36页 |
2.5.1 计算域的离散化 | 第35-36页 |
2.5.2 控制方程离散化方法 | 第36页 |
2.6 计算求解方法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MICSE机体温度场分析 | 第38-50页 |
3.1 MICSE机体温度场初步稳态计算 | 第38-40页 |
3.1.1 计算对象 | 第38页 |
3.1.2 温度场分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2 MICSE机体温度场瞬态计算 | 第40-44页 |
3.2.1 计算对象 | 第40-41页 |
3.2.2 边界条件施加方法 | 第41页 |
3.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3.3 当量边界稳态温度场计算与分析 | 第44-46页 |
3.3.1 当量稳态计算边界条件处理方法 | 第44-45页 |
3.3.2 当量边界条件处理验证 | 第45页 |
3.3.3 稳态仿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3.4 稳态工况机体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3.4.1 机体温度场计算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3.4.2 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MICSE工质工作过程计算与分析 | 第50-65页 |
4.1 壁面绝热下工质工作过程计算与分析 | 第50-59页 |
4.1.1 计算对象 | 第50页 |
4.1.2 绝热条件下工质工作过程计算结果 | 第50-59页 |
4.2 MICSE缸内传热影响分析 | 第59-62页 |
4.2.1 计算模型 | 第59-60页 |
4.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3 MICSE热平衡分析 | 第62-64页 |
4.3.1 热平衡分析方法 | 第63页 |
4.3.2 不同工况下能量流动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总结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成果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94页 |
1. 工质计算相关UDF | 第74-80页 |
1.1 控制移动边界的子程序 | 第74页 |
1.2 读取计算耦合边界数据的程序 | 第74-80页 |
2. 机体瞬态计算相关UDF | 第80-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