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法治宣传实效的调查与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言 | 第9-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四、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海安县法治宣传实效的调查目的、内容及过程 | 第16-19页 |
| 第一节 调查目的的确定 | 第16页 |
| 第二节 调查内容的设计 | 第16-18页 |
| 一、问卷调查设计 | 第16-17页 |
| 二、问卷调查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三节 调查过程的开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海安县法治宣传实效的调查数据分析 | 第19-24页 |
| 第一节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 一、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 第19页 |
| 二、文化知识水平分布情况 | 第19-20页 |
| 三、职业分布情况 | 第20页 |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20-24页 |
| 一、法治宣传意识调查 | 第20-21页 |
| 二、法治宣传主体调查 | 第21页 |
| 三、法治宣传媒介调查 | 第21页 |
| 四、法治宣传方式调查 | 第21-22页 |
| 五、法治宣传内容调查 | 第22-23页 |
| 六、群众满意度调查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海安县法治宣传实效的调查研究 | 第24-33页 |
| 第一节 确定实效的依据标准 | 第24-26页 |
| 一、主体性标准 | 第24页 |
| 二、形式合理性标准 | 第24-25页 |
| 三、价值合理性标准 | 第25-26页 |
| 四、现实合理性标准 | 第26页 |
| 第二节 实效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 一、实效包含的要素分析 | 第26-28页 |
| 二、海安县法治宣传的主要特色 | 第28-29页 |
| 三、海安县法治宣传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第三节 提升实效的建议 | 第31-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附录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后记 | 第39-40页 |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