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会活动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一)对讲会活动的追溯 | 第11-12页 |
(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忧思 | 第12页 |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一) 讲会活动文献资料综述 | 第12-13页 |
(二)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构架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分析 | 第16-29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选修课课改要求 | 第16-18页 |
一、选修课的定位 | 第16-17页 |
二、选修课的改革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调查 | 第18-25页 |
一、调查实施 | 第18-19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9-25页 |
第三节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一、自主度尚显不足 | 第25-26页 |
二、课堂活力有待激发 | 第26-27页 |
三、教学价值不够凸显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讲会制度的历史与特色 | 第29-35页 |
第一节 讲会活动的发展演变 | 第29-31页 |
第二节 讲会活动的特色 | 第31-35页 |
一、自由的学风 | 第31-32页 |
二、求真的态度 | 第32-33页 |
三、灵活的方式 | 第33-34页 |
四、严谨的学规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讲会活动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关联 | 第35-41页 |
第一节 教育理念相近 | 第35-37页 |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 第35-36页 |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 第36页 |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学生角色定位相似 | 第37-39页 |
一、论辩话题设置的缘由者 | 第37页 |
二、学习活动的主控者 | 第37-38页 |
三、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学习方式类似 | 第39-41页 |
一、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 | 第39-40页 |
二、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讲会活动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办法 | 第41-57页 |
第一节 协商课题 | 第41-44页 |
一、引导激趣 | 第41-42页 |
二、自由协商 | 第42页 |
三、案例展示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指导研究 | 第44-47页 |
一、方法指导 | 第44-46页 |
二、案例展示 | 第46-47页 |
第三节 促成论辩 | 第47-54页 |
一、论辩形式 | 第47-49页 |
二、案例展示 | 第49-54页 |
第四节 成果评价 | 第54-57页 |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 第54-56页 |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 第56页 |
三、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选修课有效借鉴讲会活动的保障措施 | 第57-64页 |
第一节 讲会活动繁荣的保障机制 | 第57-59页 |
一、众人认可的规约 | 第57-58页 |
二、自由自主的氛围 | 第58-59页 |
三、丰富多样的藏书 | 第59页 |
第二节 有效借鉴必备的措施 | 第59-61页 |
一、避免自由度过大 | 第59-60页 |
二、缩短学生适应期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其他辅助机制 | 第61-64页 |
一、班额小班化 | 第61页 |
二、评价多元化 | 第61-62页 |
三、师资时代化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