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锂离子电池 | 第9-12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9-10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0-12页 |
1.3 下一代锂电池 | 第12-15页 |
1.4 目前主要的电解液及其特点 | 第15-18页 |
1.4.1 有机电解液 | 第15-16页 |
1.4.2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 第16-17页 |
1.4.3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 第17页 |
1.4.4 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用固体电解质的特点 | 第17-18页 |
1.5 固体电解质 | 第18-24页 |
1.5.1 固体电解质的分类 | 第18-19页 |
1.5.2 常见的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及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6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4-25页 |
1.6.1 实验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6.2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第2章 材料的合成工艺与表征方法 | 第25-30页 |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5页 |
2.2 钙钛矿型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烧结 | 第25-26页 |
2.2.1 固相合成法制备钙钛矿型固体电解质材料 | 第25-26页 |
2.2.2 钙钛矿型固体电解质的烧结方法 | 第26页 |
2.3 钙钛矿型固体电解质的主要性能表征 | 第26-30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27页 |
2.3.2 显微结构分析 | 第27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7页 |
2.3.4 元素分析 | 第27页 |
2.3.5 固态核磁 | 第27-28页 |
2.3.6 电导率测试 | 第28-29页 |
2.3.7 电池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第3章 钙钛矿型Li_(2x-y)Sr_(1-x)Ta_yHf(1-y)O_3固体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能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钙钛矿型Li_(2x-y)Sr_(1-x)Ta_yHf(1-y)O_3固体电解质的合成 | 第30-31页 |
3.2.1 固相法无压烧结制备钙钛矿型Li_(2x-y)Sr_(1-x)Ta_yHf_(1-y)O_3固体电解质 | 第30页 |
3.2.2 SPS烧结制备钙钛矿型Li_(2x-y)Sr_(1-x)Ta_yHf_(1-y)O_3固体电解质 | 第30-31页 |
3.3 钙钛矿型Li_(2x-y)Sr_(1-x)Ta_yHf_(1-y)O_3固体电解质体系空位浓度与载流子浓度对成相及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3.3.1 不同空位和载流子浓度对钙钛矿型Li_(2x-y)Sr_(1-x)Ta_yHf_(1-y)O_3固体电解质体系成相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2 钙钛矿型Li_(2x-y)Sr_(1-x)Ta_yHf_(1-y)O_3固体电解质不同空位和载流子浓度下得到纯相样品的电导率 | 第33-34页 |
3.4 无压烧结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样品的结构与性能 | 第34-38页 |
3.4.1 钙钛矿型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烧结制度的研究 | 第34-36页 |
3.4.2 钙钛矿型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 | 第36-38页 |
3.5 SPS烧结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样品的结构与性能 | 第38-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烧结助剂及F-离子掺杂对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 第42-57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烧结助剂对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 第42-50页 |
4.2.1 硼酸锂和硅酸锂的制备 | 第42-43页 |
4.2.2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无压烧结过程添加烧结助剂的研究 | 第43-49页 |
4.2.3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SPS烧结过程添加烧结助剂的研究 | 第49-50页 |
4.3 F-离子掺杂对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 第50-55页 |
4.3.1 F-离子掺杂对Li_(3/8)Sr_(7/16)Ta_yHf_(1-y)O_(3-x)F_x固体电解质成相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2 F-离子掺杂对Li_(3/8)Sr_(7/16)Ta_yHf_(1-y)O_(3-x)F_x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3 F-离子掺杂Li_(3/8)Sr_(7/16)Ta_yHf_(1-y)O_(3-x)F_x固体电解质的显微结构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钙钛矿型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57-67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与金属锂及液态电解质之间的稳定性 | 第57-61页 |
5.2.1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与金属锂之间的稳定性 | 第57-59页 |
5.2.2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之间的稳定性 | 第59-61页 |
5.3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中锂离子迁移能力与电化学窗口 | 第61-64页 |
5.3.1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中锂离子迁移能力 | 第61-62页 |
5.3.2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 | 第62-64页 |
5.4 Li_(3/8)Sr_(7/16)Ta_(3/4)Hf_(1/4)O_3固体电解质在LiFePO4/Li半电池中的应用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