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4页 |
1.1.1“以学生为本”开发多样性体育校本课程需求 | 第10页 |
1.1.2 空手道文化内涵及教育理念对青少年独特的教育价值 | 第10页 |
1.1.3 空手道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的独有特点 | 第10-11页 |
1.1.4 中小学空手道校本课程开展相关研究的缺乏 | 第11-12页 |
1.1.5 国家对开展“校本课程”的政策支持 | 第12-13页 |
1.1.6 空手道未来良好发展趋势的机遇 | 第13页 |
1.1.7 利于我国空手道后备人才的培养 | 第13-14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4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1.3.2 空手道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8页 |
1.3.3 空手道我国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8页 |
1.3.4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3.5 我国“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综述 | 第19页 |
1.3.6 空手道我国校本课程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第2章 厦门六中空手道校本课程的具体编制 | 第23-36页 |
2.1 厦门六中相关介绍 | 第23-24页 |
2.1.1 学校简介 | 第23页 |
2.1.2 学校开展空手道校本课程背景 | 第23-24页 |
2.2 课程编制的依据 | 第24-26页 |
2.2.1 理论依据 | 第24页 |
2.2.2 现实依据 | 第24-25页 |
2.2.3 学科基础 | 第25-26页 |
2.3 课程目标及纲要设计 | 第26-28页 |
2.3.1 课程目标的设置 | 第26页 |
2.3.2 课程纲要的设计 | 第26-28页 |
2.4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第28-32页 |
2.4.1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 第28页 |
2.4.2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 第28-32页 |
2.5 课程实施途径和方式 | 第32页 |
2.6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 第32-36页 |
2.6.1 考核内容及标准 | 第32-34页 |
2.6.2 学生学习评价 | 第34-36页 |
第3章 厦门六中空手道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 | 第36-58页 |
3.1 学生情况 | 第36-37页 |
3.1.1 学生男少女多,性别比例差异大 | 第36页 |
3.1.2 学生缺乏对空手道基本认识 | 第36-37页 |
3.2 教学目标及学习重点指导 | 第37-40页 |
3.3 教学计划 | 第40-49页 |
3.4 教学的实施 | 第49-50页 |
3.4.1 教学时间的安排 | 第49-50页 |
3.4.2 教学计划实际执行进度 | 第50页 |
3.5 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 | 第50-54页 |
3.5.1 学生学习参与和情感态度 | 第50页 |
3.5.2 对空手道认识仍有偏差,但认识有所提升 | 第50-51页 |
3.5.3 课程安排基本满足学生需求,个别内容有待完善 | 第51-52页 |
3.5.4 学生自我评价反应效果较好 | 第52页 |
3.5.5“模块”教学深受学生支持和喜爱 | 第52-53页 |
3.5.6“组手”技术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53页 |
3.5.7 学生继续学习空手道兴趣浓厚 | 第53-54页 |
3.6 教学实践中发现及存在的问题 | 第54-58页 |
3.6.1 学生“任选”模块方式优势与弊端并存 | 第54页 |
3.6.2 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 | 第54-55页 |
3.6.3 对教学工作细节规划的忽略影响教学开展 | 第55-56页 |
3.6.4 年轻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认同感 | 第56页 |
3.6.5 班级人数多、规模大影响教学效果 | 第56-57页 |
3.6.6 教学计划安排忽略了地域性显著的季节特征 | 第57-58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4.1 结论 | 第58-59页 |
4.1.1 以相关课程理论、学科基础及现实条件为编制依据 | 第58页 |
4.1.2 课程目标的多维性设置 | 第58页 |
4.1.3 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途径、“模块”教学方式 | 第58页 |
4.1.4 课程考核借鉴空手道“段位制” | 第58页 |
4.1.5 学生学习评价以“平时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学分制” | 第58-59页 |
4.1.6 教学取得一定成果,整体效果良好 | 第59页 |
4.1.7 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待完善之处 | 第59页 |
4.2 建议 | 第59-61页 |
4.2.1 提倡各校借鉴经验,开展特色校本课程 | 第59页 |
4.2.2 教学中加强对空手道基本知识和源流文化的普及 | 第59页 |
4.2.3 推行“段位制”,激发学习兴趣,促进项目发展 | 第59-60页 |
4.2.4 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组手”适当增多 | 第60页 |
4.2.5 有效利用校外空手道师资,加大校内青年师资培训 | 第60页 |
4.2.6 多种形式开展空手道校本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