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形成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9-25页 |
(一) 形成背景 | 第20-22页 |
1. 全球化问题对关心的诉求 | 第20页 |
2. 美国社会问题对关心的呼唤 | 第20-21页 |
3. 美国学校教育对关心的渴望 | 第21-22页 |
(二) 理论渊源 | 第22-25页 |
1.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 | 第22-23页 |
2. 存在主义的关联教育理念 | 第23页 |
3. 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 第23-24页 |
4.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 | 第24-25页 |
二、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25-32页 |
(一) 关怀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1. 赋予“关怀”独特内涵 | 第25页 |
2. 凸显“关怀”导向的教育目标 | 第25-26页 |
3. 组织“关怀”主题的教育活动 | 第26页 |
4. 提出关怀教育的四种方法 | 第26-27页 |
5. 保持关怀教育的连续性 | 第27-28页 |
(二) 关怀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 | 第28-32页 |
1. 注重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 第28-29页 |
2. 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 第29页 |
3. 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 | 第29-30页 |
4. 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 第30-32页 |
三、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 第32-43页 |
(一) 关注教师主导行为 | 第32-34页 |
1. 树立教师正确的关怀理念 | 第32页 |
2. 加强教师的实践反思 | 第32-33页 |
3. 注重情感教育 | 第33-34页 |
(二) 注重教学内容设计 | 第34-36页 |
1. 围绕德育关怀教学目标展开 | 第34-35页 |
2. 依据关怀理论挖掘教材内容 | 第35-36页 |
3. 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 第36页 |
(三) 选择关怀教学方法 | 第36-39页 |
1. 关注学生自信的认可法 | 第37页 |
2. 重视引导作用的榜样法 | 第37-38页 |
3. 落实以生为本的讨论法 | 第38-39页 |
4. 突出实践理念的参观法 | 第39页 |
(四) 创造和谐教学环境 | 第39-43页 |
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第40页 |
2. 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 第40-41页 |
3. 营造关怀课堂氛围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