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基本理论概述 | 第15-25页 |
一、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历史起源 | 第15-16页 |
二、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概念解析 | 第16-22页 |
(一) 商品化权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虚拟角色的含义与分类 | 第17-20页 |
(三)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三、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性质 | 第22-25页 |
(一) 学说争议 | 第22页 |
(二) 本文观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正当性分析 | 第25-29页 |
一、以洛克为代表劳动财产说 | 第25-26页 |
二、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自由意志财产产权理论 | 第26页 |
三、以波斯纳为代表的法经济学说 | 第26-27页 |
四、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模式 | 第29-38页 |
一、国外保护模式 | 第29-34页 |
(一) 美国的保护模式 | 第29-31页 |
(二) 日本的保护模式 | 第31-33页 |
(三) 德国的保护模式 | 第33-34页 |
二、国内保护现状及局限 | 第34-38页 |
(一) 现行著作权法保护现状与局限 | 第34-35页 |
(二) 现行商标法保护现状及局陷 | 第35-36页 |
(三) 现行专利权法保护现状与局陷 | 第36页 |
(四)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现状及局陷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模式 | 第38-43页 |
一、我国保护模式的选择及理由 | 第38-39页 |
二、完善著作权法保护的建议 | 第39-40页 |
三、完善商标权法保护的建议 | 第40-41页 |
四、完善专利法保护的建议 | 第41页 |
五、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建议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