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小额诉讼程序概述 | 第8-17页 |
(一)小额诉讼程序概念界定 | 第8页 |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特点 | 第8-11页 |
1、设立的功能明确 | 第8-9页 |
2、适用范围更加明确 | 第9页 |
3、程序简便、灵活,具有非正式性 | 第9-10页 |
4、注重调解 | 第10页 |
5、价值取向追求低成本、高效率 | 第10-11页 |
(三)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比较 | 第11-12页 |
1、相似之处 | 第11页 |
2、不同之处 | 第11-12页 |
(四)境外与我国台湾地区小额诉讼程序的比较与借鉴 | 第12-17页 |
1、美国小额诉讼程序 | 第12页 |
2、英国小额诉讼程序 | 第12-13页 |
3、德国小额诉讼程序 | 第13页 |
4、日本小额诉讼程序 | 第13-14页 |
5、法国小额诉讼程序 | 第14页 |
6、韩国小额诉讼程序 | 第14-15页 |
7、我国台湾地区小额诉讼程序 | 第15页 |
8、小额诉讼程序存在的共性 | 第15-17页 |
二、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现状分析 | 第17-23页 |
(一)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1、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2、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发展的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二)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实践状况 | 第19-21页 |
(三)程序适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1、立法方面 | 第21页 |
2、当事人方面 | 第21-22页 |
3、代理人方面 | 第22页 |
4、法官方面 | 第22-23页 |
三、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一)法律结构的关系混乱 | 第23页 |
(二)立法规定过于简单,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缺乏诉讼审理的具体程序规则 | 第23-24页 |
(三)小额诉讼立案受理规定忽视了对于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保障 | 第24-25页 |
(四)制度的救济渠道受限 | 第25-26页 |
(五)诉讼主体、诉讼次数的无限制,无法规避恶意诉讼和滥诉 | 第26页 |
(六)法官的权力过大,可能导致法官滥用职权或司法腐败 | 第26-27页 |
(七)小额诉讼在诉讼费用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 第27-28页 |
四、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思 | 第28-34页 |
(一)建立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和小额诉讼法庭 | 第28-29页 |
(二)制定小额诉讼程序审理规则 | 第29-30页 |
1、案件适用范围 | 第29页 |
2、案件庭审规则 | 第29页 |
3、程序转换 | 第29-30页 |
(三)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赋予当事人诉讼选择权 | 第30页 |
(四)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的救济途径 | 第30-31页 |
(五)限制当事人一段时间之内启动程序的次数 | 第31-32页 |
(六)加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制约 | 第32-33页 |
(七)对小额案件收取低廉的诉讼费用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