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的群团组织建设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1.国内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2.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中央苏区的群团组织及其特点 | 第13-19页 |
(一)群团组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群团组织的内涵 | 第13页 |
2.群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的区别 | 第13-14页 |
(二)群团组织的主要类型 | 第14-16页 |
1.以团结工农为主的组织 | 第14-15页 |
2.以宣传动员为用的组织 | 第15-16页 |
3.以救济互助为责的组织 | 第16页 |
(三)群团组织的特点 | 第16-19页 |
1.群众性 | 第16-17页 |
2.组织性 | 第17页 |
3.革命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央苏区群团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要求 | 第19-24页 |
(一)中央苏区群团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团组织的科学论断 | 第19-20页 |
2.列宁对群团组织的新认识 | 第20页 |
(二)群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20-22页 |
1.反“围剿”战争的需要 | 第20-21页 |
2.大革命时期党在群团建设中积累了初步经验 | 第21-22页 |
(三)破解群团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22-24页 |
1.群团组织与党的联系不紧密 | 第22页 |
2.群团组织自身发展不健全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中央苏区群团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4-32页 |
(一)加强政治建设 | 第24-27页 |
1.明确群团组织的政治定位 | 第24-25页 |
2.加强党对群团的政治领导 | 第25-26页 |
3.加强相关法令法规建设 | 第26-27页 |
(二)加强组织建设 | 第27-29页 |
1.建立健全群团组织机构 | 第27页 |
2.加强对群团成员的管理 | 第27-28页 |
3.优化群团干部队伍结构 | 第28-29页 |
(三)加强思想建设 | 第29-32页 |
1.重视开展政治理论和政策教育 | 第29-30页 |
2、重视开展文化教育 | 第30-31页 |
3.重视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中央苏区群团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 第32-40页 |
(一)促进群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 第32-33页 |
1.群团组织规模的壮大 | 第32-33页 |
2.群团组织发展正规化 | 第33页 |
(二)支援苏区的军事斗争 | 第33-35页 |
1.群团成员积极参军参战 | 第33-34页 |
2.群团成员大力支援红军作战 | 第34-35页 |
(三)参与苏区的经济建设 | 第35-36页 |
1.促进苏区的工农业生产 | 第35页 |
2.提高苏区民众的生活水平 | 第35-36页 |
(四)参与苏区的政权建设 | 第36-38页 |
1.参与苏区基层政权建设 | 第36-37页 |
2.监督苏区基层政权建设 | 第37-38页 |
(五)参与苏区的文化建设 | 第38-40页 |
1.推动发展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 第38页 |
2.坚定群团成员的革命信念 | 第38-40页 |
第五章 中央苏区群团组织建设的问题和启示 | 第40-45页 |
(一)中央苏区群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3页 |
1.没有正确处理党和群团的关系 | 第40-41页 |
2.群团的组织工作存在缺陷 | 第41-42页 |
3.群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 第42-43页 |
(二)中央苏区群团组织建设的启示 | 第43-45页 |
1.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43页 |
2.优化群团组织作用发挥的机制 | 第43-44页 |
3.加强对群团组织的管理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