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行政化问题及去行政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2-22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4-20页 |
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7-19页 |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四)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二、社会组织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一) 社会组织理论概述 | 第22-25页 |
1. 社会组织的定义 | 第22-23页 |
2. 社会组织分类 | 第23-24页 |
3. 社会组织属性 | 第24-25页 |
(二)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分类 | 第25-26页 |
1. 政府支配模式 | 第25页 |
2. 社会组织支配模式(也称第三部门支配模式) | 第25页 |
3. 双重模式 | 第25-26页 |
4. 合作模式 | 第26页 |
(三)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 第26-27页 |
(四) 布劳结构交换理论 | 第27-29页 |
三、湖北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行政化问题概述 | 第29-37页 |
(一) 湖北省社会组织发展概述 | 第29-33页 |
1. 湖北省社会组织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2. 湖北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概述 | 第31-33页 |
(二) 基于冲突关系的行政化现阶段表现形式 | 第33-37页 |
1. 存在方式官方化 | 第34页 |
2. 组织运行指令化 | 第34页 |
3. 监督管理行政化 | 第34-35页 |
4. 资金筹集单一化 | 第35页 |
5. 人员编制附属化 | 第35-37页 |
四、社会组织行政化危害及其成因 | 第37-43页 |
(一) 社会组织行政化危害 | 第37-39页 |
1. 政府职能转变异化,无法实现多元治理 | 第37页 |
2. 妨碍社会组织功能发挥,专业化程度受限 | 第37-38页 |
3. 容易导致社会组织自利化倾向 | 第38页 |
4. 损害社会组织公信力 | 第38-39页 |
5. 阻碍社会组织自身发展 | 第39页 |
(二) 社会组织行政化成因 | 第39-43页 |
1. 政府权力要素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 第40页 |
2. 双重管理体制带来的自主性缺失 | 第40-41页 |
3. 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 第41-42页 |
4. 利益既得者自利需求强化"行政化" | 第42-43页 |
五、湖北省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阻力分析 | 第43-48页 |
(一) 官僚制政府延伸性垄断和组织惰性 | 第43-45页 |
1. 习惯性心理 | 第43页 |
2. 路径性依赖 | 第43-44页 |
3. 认知性障碍 | 第44-45页 |
(二) 社会组织自身约束性条件 | 第45-48页 |
1. 社会组织独立精神欠缺 | 第45页 |
2. 社会组织运转资源匮乏 | 第45-46页 |
3. 社会组织运行机制落后 | 第46-47页 |
4. 社会组织专业化程度低 | 第47-48页 |
六、湖北省社会组织"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 第48-60页 |
(一) 政府驱动——巩固社会组织发展基础性保障 | 第48-52页 |
1. 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实现政府合理定位 | 第48-50页 |
2. 改革双重管理体制,简化登记制度 | 第50-51页 |
3. 健全法律法规,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 第51-52页 |
(二) 组织驱动——强化社会组织发展全能性建设 | 第52-56页 |
1. 完善理事会制度,提升组织决策科学化 | 第52-53页 |
2. 拓宽渠道,实现筹资方向多元化 | 第53-54页 |
3. 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吸纳专业人才 | 第54-55页 |
4.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组织公信力 | 第55-56页 |
(三) 社会驱动——完善社会组织发展互动性监督 | 第56-60页 |
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组织优胜劣汰 | 第56-57页 |
2. 加强社会监督,第三方评估与行业互律并重 | 第57-58页 |
3. 建立枢纽—网格化综合管理新模式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