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不同抗剥落剂的制备及其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水损害的作用机理第12-13页
    1.3 沥青与集料粘附机理第13-15页
    1.4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4.1 沥青性质对粘附性的影响第15页
        1.4.2 集料性质对粘附性的影响第15-16页
        1.4.3 水及荷载对集料和沥青粘附性的影响第16页
    1.5 改善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措施第16-19页
        1.5.1 沥青抗剥落剂发展第16-17页
        1.5.2 沥青抗剥落剂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6 偶联剂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6.1 硅烷偶联剂第20页
        1.6.2 铝酸酯偶联剂第20-21页
    1.7 聚对苯甲二酸乙二醇酯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8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一种新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抗剥落性能的影响第23-34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3-24页
        2.2.1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2 实验试剂第24页
    2.3 实验内容第24-26页
        2.3.1 样品的制备第24页
        2.3.2 硅烷偶联剂对玄武岩的表面处理第24页
        2.3.3 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第24-2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6-32页
        2.4.1 反应机理第26-27页
        2.4.2 改性集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7-28页
        2.4.3 改性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8-29页
        2.4.4 改性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第29-30页
        2.4.5 偶联剂膜的热稳定研究第30页
        2.4.6 改性样品的疏水性第30-31页
        2.4.7 水浸法实验第31页
        2.4.8 马歇尔实验第31-32页
    2.5 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硅烷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抗剥落性能研究第34-40页
    3.1 前言第34页
    3.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34-35页
    3.3 实验内容第35-36页
        3.3.1 样品的制备第35页
        3.3.2 样品的表征第35-3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6-39页
        3.4.1 硅烷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的红外图谱分析第36页
        3.4.2 不同抗剥落剂改善沥青粘附性的的最佳添加量第36-37页
        3.4.3 不同改性沥青的体积特性第37页
        3.4.4 不同改性沥青的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第37-38页
        3.4.5 偶联剂间作用机理第38-39页
    3.5 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PET的降解及其产物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研究第40-47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0页
    4.3 实验内容第40-41页
        4.3.1 样品的制备第40-41页
        4.3.2 样品的表征第41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1-46页
        4.4.1 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第41-42页
        4.4.2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第42-43页
        4.4.3 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第43页
        4.4.4 PET降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3-44页
        4.4.5 PET降解产物的核磁光谱及元素分析数据第44页
        4.4.6 PET降解产物的热重分析第44-45页
        4.4.7 不同添加量的改性沥青的体积特性第45页
        4.4.8 不同添加量的改性沥青的浸水马歇尔实验第45-46页
    4.5 小结第46-47页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结论第47-48页
    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HPC连续箱梁桥的体外预应力锚固方法研究
下一篇:全无缝化桥梁接线路面温度效应与锚固地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