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UHPC桥梁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超高性能混凝土 | 第11-12页 |
1.2.2 UHPC桥梁的应用 | 第12-15页 |
1.3 体外预应力桥梁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1.3.2 体外预应力与预制节段拼装桥梁的结合 | 第16-17页 |
1.3.3 体外预应力与UHPC桥梁的结合 | 第17页 |
1.4 体外预应力锚固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5.1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9-2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UHPC连续箱梁桥的体外预应力布置形式 | 第21-33页 |
2.1 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 | 第21-23页 |
2.1.1 全体外预应力配索 | 第21页 |
2.1.2 体内-体外混合配索 | 第21-23页 |
2.2 大跨UHPC箱梁的预应力配索方式 | 第23-27页 |
2.2.1 大跨UHPC箱梁桥结构特点 | 第23-24页 |
2.2.2 大跨UHPC箱梁桥配索形式 | 第24-27页 |
2.3 主跨 400m的UHPC连续箱梁桥配筋计算示例 | 第27-32页 |
2.3.1 材料参数与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2.3.2 预应力筋布置 | 第28-30页 |
2.3.3 桥梁整体受力分析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UHPC箱梁体外预应力锚固初步方案模型试验 | 第33-42页 |
3.1 体外预应力锚固块的构造形式 | 第33-34页 |
3.2 后张预应力锚固区的分类 | 第34页 |
3.3 UHPC箱梁试验的体外预应力锚固初步方案 | 第34-38页 |
3.3.1 腹板处下折体外索初步方案的提出 | 第34-35页 |
3.3.2 模型设计 | 第35-37页 |
3.3.3 材料性能 | 第37-38页 |
3.4 试验工况及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4.1 试验工况 | 第38页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UHPC箱梁体外预应力锚固构造形式优化设计 | 第42-55页 |
4.1 独立矩形齿块的应力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4.1.1 拉应力的集中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4.1.2 壁板厚度对局部弯曲效应的影响 | 第43页 |
4.2 体外预应力齿块锚固区局部加强方法 | 第43-48页 |
4.2.1 拓扑优化及其在锚固分析中的应用 | 第43-45页 |
4.2.2 锚固区局部抗弯特征 | 第45-46页 |
4.2.3 锚固区局部加强的两种方法 | 第46-48页 |
4.3 锚固方案构造优化设计 | 第48-53页 |
4.3.1 实桥方案简化模型 | 第48页 |
4.3.2 局部承压尺寸设计 | 第48-49页 |
4.3.3 体外预应力齿块构造设计 | 第49-50页 |
4.3.4 锚固方案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UHPC箱梁锚固的选用方案分析 | 第55-63页 |
5.1 大吨位体外索的齿块锚固 | 第55-58页 |
5.1.1 有限元计算 | 第55-56页 |
5.1.2 应力分布特点 | 第56-58页 |
5.2 UHPC箱梁锚固区拉压杆模型 | 第58-62页 |
5.2.1 拉压杆模型在预应力锚固中的运用 | 第58-59页 |
5.2.2 UHPC箱梁锚固区拉压杆模型 | 第59-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