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攀高速某昔格达高填方路堤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昔格达地层形成历史及环境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昔格达地层工程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概况 | 第16-34页 |
2.1 研究区位置和工程概况 | 第16-21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1.2 地层岩性 | 第17-18页 |
2.1.3 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2.1.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2.1.5 区域地质与地震 | 第20-21页 |
2.1.6 气候水文特征 | 第21页 |
2.2 研究区昔格达填料研究 | 第21-34页 |
2.2.1 天然含水率 | 第21-22页 |
2.2.2 天然密度 | 第22页 |
2.2.3 最优含水率 | 第22-25页 |
2.2.4 施工工艺研究 | 第25-26页 |
2.2.5 抗剪强度 | 第26页 |
2.2.6 颗粒分析 | 第26-28页 |
2.2.7 单轴压缩 | 第28-34页 |
第3章 路堤沉降监测研究 | 第34-41页 |
3.1 监测项目 | 第34页 |
3.2 监测点的布置及检测方法 | 第34-36页 |
3.3 监测成果分析 | 第36-41页 |
第4章 昔格达地层做填料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1-57页 |
4.1 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41-48页 |
4.1.1 瑞典条分法 | 第42-43页 |
4.1.2 Bishop法 | 第43页 |
4.1.3 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第43-48页 |
4.2 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48-51页 |
4.3 抗滑桩设计研究 | 第51-57页 |
4.3.1 路堤边坡抗滑桩设计 | 第52-55页 |
4.3.2 抗滑桩内力计算 | 第55-57页 |
第5章 路堤边坡治理效果评价 | 第57-68页 |
5.1 路堤边坡变形现象及成 | 第57-58页 |
5.2 应急处置方案建议 | 第58-59页 |
5.3 治理措施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5.4 反压护道效果分析 | 第61-68页 |
5.4.1 反压护道施工 | 第61-62页 |
5.4.2 反压护道数值模拟评价研究 | 第62-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