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关于何干之及《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研究 | 第8-12页 |
2、关于胡华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的研究 | 第12-16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页 |
(四)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6-17页 |
一、对何干之及其《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分析 | 第17-25页 |
(一) 何干之 | 第17-18页 |
(二) 《中国现代革命史》 | 第18-22页 |
1、内容概述 | 第18页 |
2、史学贡献 | 第18-21页 |
3、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三) 何干之的史学方法 | 第22-25页 |
1、唯物史观 | 第22-24页 |
2、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24-25页 |
二、对胡华及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的分析 | 第25-32页 |
(一) 胡华 | 第25-26页 |
(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 | 第26-29页 |
1、内容归纳 | 第26页 |
2、史学贡献 | 第26-28页 |
3、存在的不足 | 第28-29页 |
(三) 胡华的党史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1、坚持科学性与党性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 | 第29-31页 |
2、重视史料,坚持史论结合 | 第31-32页 |
三、《中国现代革命史》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的比较分析 | 第32-43页 |
(一) 何干之与胡华的关系 | 第32-33页 |
(二) 成书的历史背景 | 第33-34页 |
(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四) 运用史料及基本内容的比较 | 第35-39页 |
(五) 编排体系各有不同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