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3.1 教师网络学习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2 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1 文献法 | 第21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1.1 教师网络学习 | 第22页 |
2.1.2 网络学习态度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态度3-TUM理论 | 第22-24页 |
2.2.2 成人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2.2.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现状调查 | 第27-41页 |
3.1 问卷总体研究设计 | 第27-29页 |
3.1.1 问卷结构分析 | 第27页 |
3.1.2 问卷信度检验 | 第27-29页 |
3.1.3 项目分析 | 第29页 |
3.1.4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 第29页 |
3.2 被试教师基本信息 | 第29-30页 |
3.3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总体情况 | 第30-33页 |
3.3.1 被试中学教师网络研修满意度 | 第31-32页 |
3.3.2 被试中学教师总体学业情绪 | 第32-33页 |
3.4 不同类别中学教师的网络学习态度差异性分析 | 第33-39页 |
3.4.1 不同性别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3页 |
3.4.2 不同年龄段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3 不同教龄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4-36页 |
3.4.4 不同家庭情况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6页 |
3.4.5 不同学历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6页 |
3.4.6 不同职称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6-38页 |
3.4.7 不同教学学段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8页 |
3.4.8 不同科目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5.1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现状 | 第39页 |
3.5.2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差异性 | 第39-41页 |
第4章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的作用 | 第41-48页 |
4.1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量表分组情况 | 第41-42页 |
4.2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与教师网络学习参与程度 | 第42-44页 |
4.2.1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与教师每周学习时间 | 第42-43页 |
4.2.2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与教师网络学习频率 | 第43-44页 |
4.3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与教师网络学习结果 | 第44-47页 |
4.3.1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与教师网络研修成绩 | 第44-45页 |
4.3.2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与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的次数 | 第45-46页 |
4.3.3 中学教师网络学习态度与教师个人能力提升 | 第46-47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启示与建议 | 第48-53页 |
5.1 增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吸引力 | 第48-49页 |
5.2 制作提高教师网络研修参与意愿的激励方案 | 第49-50页 |
5.3 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教学支持服务品质 | 第50-51页 |
5.4 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的管理和评估体系 | 第51-52页 |
5.5 构建聚焦于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网络学习小组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附录B 《长沙市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运用调查》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