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3 研究思路粤方法 | 第9-11页 |
2 现代舞之初 | 第11-19页 |
2.1 发现现代舞 | 第11页 |
2.2 西方现代舞先驱 | 第11-12页 |
2.2.1 自由舞代表——伊莎多拉·邓肯 | 第11-12页 |
2.2.2 宗教舞蹈代表——露丝·圣·丹尼斯 | 第12页 |
2.3 西方现代舞第一代奠基人 | 第12-15页 |
2.3.1 舞蹈理论派——鲁道夫·拉班 | 第12-13页 |
2.3.2 表现主义者——玛丽·魏格曼 | 第13-14页 |
2.3.3 多丽丝·韩芙莉与查尔斯·韦德曼的舞蹈流派 | 第14页 |
2.3.4 心理表现派——玛莎·格雷姆 | 第14-15页 |
2.4 西方现代舞先锋派 | 第15-16页 |
2.4.1 机遇派——莫斯·坎宁汉 | 第15-16页 |
2.5 西方舞蹈剧场 | 第16-19页 |
2.5.1 德国舞蹈剧场——皮娜鲍什 | 第16-19页 |
3 中国“新舞蹈”启示 | 第19-31页 |
3.1 西舞东进初生长(20世纪30-60年代) | 第19-21页 |
3.1.1 抗战新力量(20世纪30、40年代) | 第19-20页 |
3.1.2 新中国成立(20世纪50、60年代) | 第20-21页 |
3.2 改革开放十年间(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 | 第21-26页 |
3.2.1 改革开放十年间 | 第21-23页 |
3.2.2 改革开放时期的现代舞者 | 第23-24页 |
3.2.3 国内三大现代舞团体 | 第24-26页 |
3.3 多元鼎立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 | 第26-28页 |
3.3.1 两岸三地现代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 | 第26-27页 |
3.3.2 标新立异新旗帜(21世纪) | 第27-28页 |
3.4 舞蹈剧场全新走入 | 第28-31页 |
4 中国现代舞独立精神 | 第31-40页 |
4.1 中国现代舞的精神形态 | 第31-36页 |
4.1.1 中国现代舞的审美特质 | 第31-33页 |
4.1.2 追求精神的独立与个性 | 第33-34页 |
4.1.3 创造与挑战的突破 | 第34-36页 |
4.2 中国现代舞反传统的批判精神 | 第36-40页 |
4.2.1 中国现代舞经历的“反传统”之路 | 第36-37页 |
4.2.2 现代与传统的构建 | 第37-38页 |
4.2.3 本土文化的生命关照 | 第38-40页 |
5 中国现代舞的未来展望 | 第40-48页 |
5.1 中国现代舞的使命肩负 | 第40-43页 |
5.1.1 现代舞教学与研究目的 | 第40-41页 |
5.1.2 现代舞编创的宏观思维 | 第41-42页 |
5.1.3 舞剧中现代舞技法的巧妙运用 | 第42-43页 |
5.2 走进世界的中国现代舞 | 第43-46页 |
5.2.1 中国现代舞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43-44页 |
5.2.2 中国现代舞的自我主张 | 第44-45页 |
5.2.3 对现代舞的反思 | 第45-46页 |
5.3 尊重中国民族艺术与批判精神 | 第46-48页 |
6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1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1页 |
C. 笔者参粤考察学习相关图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