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下苏南乡村集中居住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社会背景:乡村空间快速转型第12页
        1.1.2 政策背景:土地制度上下推进第12-13页
        1.1.3 现实背景:集居社区蓬勃发展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研究对象第14-17页
        1.3.1 苏南地区第14-15页
        1.3.2 乡村集中居住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 研究框架第18-20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20-33页
    2.1 国外乡村聚落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第20-24页
        2.1.1 乡村聚落转型的理论研究第20-22页
        2.1.2 乡村聚落建设的实践研究第22-24页
    2.2 国内乡村集中居住的理论与实践第24-31页
        2.2.1 乡村集中居住的理论研究第24-26页
        2.2.2 乡村集中居住的模式分类第26-29页
        2.2.3 土地制度对乡村集中居住的影响第29-30页
        2.2.4 多元主体的建设问题第30-31页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评第31-33页
第三章 土地制度变迁与乡村集中居住模式转换的逻辑关系第33-39页
    3.1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第33-34页
        3.1.1 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第33-34页
        3.1.2 苏南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第34页
    3.2 土地使用制度变迁与乡村集中居住模式转换第34-36页
    3.3 不同土地制度下的苏南乡村集居模式第36-39页
        3.3.1 共有制度“占地”发展下的“村内整合”集居模式第36-37页
        3.3.2 征收制度“征地”扩张下的“城郊归并”集居模式第37页
        3.3.3 流转制度“换地”优化下的“跨村并点”集居模式第37-39页
第四章 土地“共有”制度下苏南乡村“村内整合”集居模式第39-47页
    4.1 土地“共有”制度演化及其影响第39-41页
        4.1.1 共有制度:从形成到创新第39-40页
        4.1.2 制度影响:土地资源资本化第40-41页
    4.2“村内整合”集中居住模式形成第41-43页
        4.2.1 居住转型:分散化的乡镇企业阻滞乡村聚落的迁移第41-42页
        4.2.2 集居模式:村社占地下的“村内整合”集居模式第42-43页
    4.3“村内整合”模式下的“统管统建”运作机制——以蒋巷新村为例第43-47页
        4.3.1 基本动力:村庄内生发展推动第44页
        4.3.2 土地运作:宅基地村内置换与公寓楼安置第44-45页
        4.3.3 社区建设:村集体主导的社区投资与建设第45-47页
第五章 土地“征收”制度下苏南乡村“城郊归并”集居模式第47-54页
    5.1 土地“征收”制度演化及其影响第47-49页
        5.1.1 征收制度:从形成到完善第47-48页
        5.1.2 制度影响:土地财政的形成第48-49页
    5.2“城郊归并”集中居住模式形成第49-51页
        5.2.1 居住转型:土地征地开发方式导致乡村居住的城镇转移第49-50页
        5.2.2 集居模式:城镇征地下的“城郊归并”集居模式第50-51页
    5.3“城郊归并”模式下的“统建分购”运作机制——以东林佳苑为例第51-54页
        5.3.1 基本动力:城市征地与三集中政策推动第51-52页
        5.3.2 土地运作:宅基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多元化置换第52页
        5.3.3 社区建设:政府与市场主导的社区投资与建设第52-54页
第六章 土地“流转”制度下苏南乡村“跨村并点”集居模式第54-64页
    6.1 土地“流转”制度演化及其影响第54-56页
        6.1.1 流转制度:从形成到规范第54-55页
        6.1.2 制度影响:土地资源资本化与股份化第55-56页
    6.2“跨村并点”集中居住模式形成第56-58页
        6.2.1 居住转型:土地流转下乡村的空心化亟需居住空间的整合第56-57页
        6.2.2 集居模式:土地整合下的“跨村并点”集居模式第57-58页
    6.3“跨村并点”模式下的“统管自建”运作机制——以牌楼社区为例第58-61页
        6.3.1 基本动力:政府规划引导和基层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第59页
        6.3.2 土地运作:宅基地跨村置换整理第59-60页
        6.3.3 社区建设:政府主导的社区投资与建设第60-61页
    6.4“跨村并点”模式下的“自拆自建”运作机制——以紫薇苑三期为例第61-64页
        6.4.1 基本动力:快速城镇化下的政府拉动第61-62页
        6.4.2 土地运作:宅基地选择权的市场化运作第62页
        6.4.3 社区建设:农民为主体的自主性建设第62-6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7页
    7.1 主要结论第64-66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66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图表目录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苏州老新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