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半潜式钻井平台简介 | 第11-14页 |
1.2.1 半潜式平台结构组成 | 第11-12页 |
1.2.2 半潜式平台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3 半潜式平台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 第13-14页 |
1.3 稳性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半潜式钻井平台稳性规范分析 | 第20-30页 |
2.1 初稳性要求对比 | 第20页 |
2.2 国际海事组织(IMO)稳性规范 | 第20-23页 |
2.2.1 完整稳性要求 | 第21页 |
2.2.2 破损稳性要求 | 第21-23页 |
2.3 挪威海事管理机构(NMD)稳性规范 | 第23-28页 |
2.3.1 完整稳性要求 | 第24-25页 |
2.3.2 破损稳性要求 | 第25-28页 |
2.4 IMO规范和NMD规范对比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风洞试验与风模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30-46页 |
3.1 风洞试验 | 第30-33页 |
3.1.1 风洞模型 | 第30-31页 |
3.1.2 试验流程 | 第31-33页 |
3.1.3 风洞试验结果 | 第33页 |
3.2 风模计算 | 第33-37页 |
3.2.1 风模系数 | 第34-36页 |
3.2.2 风模计算结果 | 第36-37页 |
3.3 结果对比 | 第37-44页 |
3.3.1 X轴横倾对比 | 第37-41页 |
3.3.2 危险轴横倾对比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半潜式钻井平台稳性分析 | 第46-72页 |
4.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47页 |
4.2 平台舱室划分和属性定义 | 第47-48页 |
4.3 静水力模型 | 第48页 |
4.4 开口信息 | 第48-50页 |
4.5 稳性计算流程 | 第50-51页 |
4.6 完整稳性分析 | 第51-57页 |
4.6.1 生存工况完整稳性计算 | 第51-52页 |
4.6.2 操作及拖航工况完整稳性计算 | 第52-53页 |
4.6.3 临时工况完整稳性计算 | 第53-57页 |
4.7 破损稳性分析 | 第57-68页 |
4.7.1 深吃水拖航工况破损稳性计算 | 第57-58页 |
4.7.2 浅吃水拖航工况破损稳性计算 | 第58-59页 |
4.7.3 操作工况破损稳性计算 | 第59-60页 |
4.7.4 临时工况破损稳性计算 | 第60-68页 |
4.8 极限重心高度曲线 | 第68-7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半潜式钻井平台装载工况计算 | 第72-86页 |
5.1 载荷分类 | 第72-74页 |
5.2 半潜式钻井平台装载原理 | 第74-76页 |
5.2.1 压载要求 | 第74页 |
5.2.2 典型的装载 | 第74-76页 |
5.3 装载计算 | 第76-84页 |
5.3.1 远洋拖航工况 | 第76-77页 |
5.3.2 远洋拖航调整到生存吃水工况 | 第77页 |
5.3.3 锚泊170m开钻前操作工况 | 第77-78页 |
5.3.4 锚泊170m开钻前操作工况调整到生存吃水工况 | 第78-79页 |
5.3.5 锚泊170m最大钻深操作工况 | 第79-80页 |
5.3.6 锚泊170m最大钻深操作工况调整到生存吃水工况 | 第80-81页 |
5.3.7 锚泊170m下套管操作工况 | 第81-82页 |
5.3.8 锚泊170m下套管操作工况调整到生存吃水工况 | 第82页 |
5.3.9 DP定位完井操作工况 | 第82-83页 |
5.3.10 DP定位完井操作工况调整到生存吃水工况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