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新型介孔、大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专业名词缩写说明第13-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64页
    1.1 多孔材料的定义第18页
    1.2 介孔材料第18-30页
        1.2.1 介孔材料的合成第19-23页
        1.2.2 介孔材料的结构第23-26页
        1.2.3 介孔材料的功能化第26-30页
    1.3 大孔材料第30-34页
        1.3.1 大孔材料及光子晶体的定义第30-31页
        1.3.2 大孔材料的合成方法第31-34页
    1.4 嵌段共聚物的组装第34-46页
        1.4.1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第35-42页
        1.4.2 嵌段共聚物在多孔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第42-46页
    1.5 Bola型两亲性表面活性剂的组装第46-48页
        1.5.1 Bola型两亲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46页
        1.5.2 Bola型两亲性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及合成介孔材料的应用第46-48页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48-50页
        1.6.1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48-49页
        1.6.2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49-50页
    1.7 参考文献第50-64页
第二章 微相模板法合成大孔二氧化硅光子晶体第64-92页
    2.1 引言第64-67页
    2.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2.2.1 实验试剂第67页
        2.2.2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第67-68页
        2.2.3 大孔二氧化硅光子晶体的合成第68页
        2.2.4 表征第68-6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9-88页
        2.3.1 聚合物的表征第69-71页
        2.3.2 大孔二氧化硅材料第71-79页
        2.3.3 大孔二氧化硅光子晶体及其光学性质第79-88页
    2.4 本章总结第88页
    2.5 参考文献第88-92页
第三章 ABC三嵌段共聚物组装介孔、大孔二氧化硅材料及其相转变机理研究第92-122页
    3.1 引言第92-94页
    3.2 实验部分第94-96页
        3.2.1 实验试剂第94页
        3.2.2 ABC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94-95页
        3.2.3 结构表征第95-9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6-119页
        3.3.1 共聚物表征第96-99页
        3.3.2 挥发聚集诱导自组装合成大孔、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第99-117页
        3.3.3 结构相转变机理研究第117-119页
    3.4 本章总结第119-120页
    3.5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第四章 嵌段共聚物共结构导向法合成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第122-152页
    4.1 引言第122-125页
    4.2 实验部分第125-129页
        4.2.1 实验试剂第125页
        4.2.2 AB型两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第125-126页
        4.2.3 ABC型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第126-128页
        4.2.4 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第128-129页
        4.2.5 结构表征第12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29-149页
        4.3.1 聚合物的表征第129-133页
        4.3.2 AB型两嵌段聚合物合成氨基功能化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第133-137页
        4.3.3 ABC型三嵌段聚合物合成p6mm结构的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第137-145页
        4.3.4 ABC型三嵌段聚合物合成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第145-149页
    4.4 本章总结第149-150页
    4.5 参考文献第150-152页
第五章 刚性Bola型表面活性剂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纤维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第152-174页
    5.1 引言第152-154页
    5.2 实验部分第154-157页
        5.2.1 实验试剂第154-155页
        5.2.2 Bola型两亲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155页
        5.2.3 层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合成第155页
        5.2.4 介孔硅纤维的合成及其电池的组装测试第155-156页
        5.2.5 表征第156-15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57-171页
        5.3.1 Bola型两亲性表面活性剂的表征第157-158页
        5.3.2 层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合成及表征第158-163页
        5.3.3 介孔硅纤维的合成及表征第163-169页
        5.3.4 介孔硅纤维的电化学性能第169-171页
    5.4 本章总结第171页
    5.5 参考文献第171-17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74-176页
致谢第176-1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系统设计与运动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形特征的移动机器人定位制图及可穿越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