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对降低中职生自卑水平的干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引言第12-1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2.文献综述第13-18页
    2.1 自卑第13-14页
        2.1.1 自卑的概念第13页
        2.1.2 关于自卑的理论基础第13-14页
    2.2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第14-18页
        2.2.1 积极心理学第14-15页
        2.2.2 团体辅导第15-18页
3.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第18-22页
    3.1 团体名称第18页
    3.2 团体性质第18页
    3.3 团体规模第18页
    3.4 参加对象第18页
    3.5 团体活动时间和地点第18页
    3.6 团体目标第18-19页
        3.6.1 团体总目标第18页
        3.6.2 阶段性目标第18-19页
    3.7 设计依据第19页
        3.7.1 以积极心理理论为基础的设计第19页
        3.7.2 在团体中加入“榜样”第19页
    3.8 团体辅导设计思路第19-20页
        3.8.1 积极认知第19-20页
        3.8.2 积极的情绪体验第20页
        3.8.3 积极的人格品质第20页
        3.8.4 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第20页
    3.9 评估方法第20-22页
        3.9.1 量性评估第20页
        3.9.2 质性评估第20-22页
4 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降低中学生自卑水平的干预实验第22-30页
    4.1 目的第22页
    4.2 方法第22-23页
        4.2.1 被试的选取第22页
        4.2.2 研究工具第22-23页
    4.3 研究过程第23-24页
        4.3.1 团体辅导前的准备第23页
        4.3.2 团体辅导后的处理第23-24页
    4.4 实验设计第24-25页
        4.4.1 实验设计思路第24页
        4.4.2 自变量第24页
        4.4.3 因变量第24页
        4.4.4 质量控制第24-25页
    4.5 实验数据处理第25页
    4.6 实验结果分析第25-29页
        4.6.1 量化数据分析第25-27页
        4.6.2 团体辅导效果质性资料分析第27-29页
    4.7 对实验过程的分析第29-30页
5.总讨论第30-35页
    5.1 中职生自卑心理的现状第30-31页
    5.2 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影响第31页
    5.3 个案访谈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第31-32页
    5.4 带领类似对象团体辅导的启示第32-35页
        5.4.1 带领类似对象团体辅导的操作规范第32-33页
        5.4.2 带领类似对象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第33-35页
6 教学建议第35-37页
    6.1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高中职生整体心理建康水平第35页
    6.2 帮助学生用补偿作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第35页
    6.3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中职生自卑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教育第35-37页
        6.3.1 对于Ⅱ类的学生要引导其不断去完善自己第35页
        6.3.2 对于Ⅲ类型的学生要引导客观看问题,鼓励正面归因第35-36页
        6.3.3 对Ⅳ类学生要培养正确的,积极的自我意识第36-37页
7 结论第37-38页
8.总结与展望第38-39页
    8.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38页
    8.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8页
    8.3 对本研究的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第42-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层商住楼的电气照明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调查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