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1 国外研究者观点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者观点 | 第11页 |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2 认知结构形成与物理知识的认知结构 | 第13-23页 |
| 2.1 认知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2.2 认知发展的建构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 2.2.1 皮亚杰研究启示 | 第13-16页 |
| 2.2.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策略思想 | 第16-18页 |
| 2.2.3 当代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 第18-19页 |
| 2.3 形成物理知识的认知结构 | 第19-23页 |
| 2.3.1 学习中认知结构形成的含义 | 第19页 |
| 2.3.2 物理知识的认知结构模式 | 第19-20页 |
| 2.3.3 高中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思维特点 | 第20-23页 |
| 3 从认知发展进行高中物理有效探究式教学 | 第23-36页 |
| 3.1 有效教学及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 第23-26页 |
| 3.1.1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特征 | 第23-24页 |
| 3.1.2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 第24页 |
| 3.1.3 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 | 第24-26页 |
| 3.2 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 第26-29页 |
| 3.2.1 探究式教学的探究理论 | 第26页 |
| 3.2.2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素 | 第26-28页 |
| 3.2.3 应用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8-29页 |
| 3.3 物理探究式教学与物理认知思维模式的结合 | 第29-36页 |
| 3.3.1 物理探究式教学原则 | 第30-32页 |
| 3.3.2 物理探究式教学与物理认知思维模式的结合策略 | 第32-36页 |
| 4 从认知发展进行高中物理有效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 | 第36-53页 |
| 4.1 自探共究式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案例解析 | 第36-39页 |
| 4.2 探究——研讨式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案例解析 | 第39-42页 |
| 4.3 指导型物理探究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案例解析 | 第42-53页 |
| 4.3.1 指导型物理探究教学模式设计 | 第42-44页 |
| 4.3.2 指导型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实践案例 | 第44-51页 |
| 4.3.3 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实践案例评价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