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2页 |
1.2.1 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媒介融合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媒介融合对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播的影响 | 第13-21页 |
2.1 媒介融合的概念 | 第13页 |
2.2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特征 | 第13-17页 |
2.2.1 传播媒介多元一体化 | 第13-14页 |
2.2.2 普通民众话语权极大化 | 第14-15页 |
2.2.3 用户有机融合化 | 第15-16页 |
2.2.4 内容生产集体智慧化 | 第16页 |
2.2.5 信息传播碎片化 | 第16-17页 |
2.3 媒介融合促进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播 | 第17-20页 |
2.3.1 促进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播便捷化 | 第17-18页 |
2.3.2 全媒体传播增强传统文化学习体验 | 第18-19页 |
2.3.3 集体智慧开拓传统文化创新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学习与传播传统文化典型案例分析 | 第21-27页 |
3.1 典型案例解读 | 第21-23页 |
3.1.1 国学经典诵读的音声传播 | 第21-22页 |
3.1.2 百家讲坛的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 | 第22页 |
3.1.3 红段子的微力量传播 | 第22-23页 |
3.2 典型案例的启示 | 第23-25页 |
3.2.1 转型期普通民众的传统文化诉求 | 第23页 |
3.2.2 普通民众学习观念的变迁 | 第23-24页 |
3.2.3 传统文化传播的转向 | 第24-25页 |
3.3 对典型案例的冷思考 | 第25-26页 |
3.3.1 功利与形式主义倾向 | 第25页 |
3.3.2 传统文化传承的割裂性倾向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学习与传播传统文化激励机制构建 | 第27-45页 |
4.1 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 | 第27页 |
4.2 激励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4.2.1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27-29页 |
4.2.2 融合文化理论 | 第29-31页 |
4.3 激励机制构建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 第31-33页 |
4.3.1 引导普通民众学习与传播的要求 | 第31-32页 |
4.3.2 激励机制构建的原则 | 第32-33页 |
4.4 学习与传播传统文化激励机制模型 | 第33-36页 |
4.4.1 激励机制模型阐述 | 第33-35页 |
4.4.2 激励机制与学习过程的八阶段 | 第35-36页 |
4.5 基于激励机制模型的应对策略 | 第36-42页 |
4.5.1 注意力吸引对策 | 第36-37页 |
4.5.2 传统文化学习平台构建对策 | 第37-39页 |
4.5.3 互动和创作平台构建对策 | 第39-40页 |
4.5.4 激励对策 | 第40-42页 |
4.6 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4页 |
4.6.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43页 |
4.6.2 应用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