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 第17-26页 |
2.1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7-20页 |
2.1.1 战后经济的空前繁荣 | 第17-18页 |
2.1.2 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 | 第18-19页 |
2.1.3 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 | 第19-20页 |
2.2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的理论来源 | 第20-24页 |
2.2.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 第20-22页 |
2.2.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的主要内容 | 第26-43页 |
3.1 消费异化的表象 | 第26-31页 |
3.1.1 制造“虚假需求”——人的本能结构丧失 | 第26-27页 |
3.1.2 文化的商品性——文化和商品的错位 | 第27-28页 |
3.1.3 消费成为生活目的——人与物的关系颠倒 | 第28-29页 |
3.1.4 符号价值消费——消费本质的扭曲 | 第29-31页 |
3.2 消费异化的危害 | 第31-35页 |
3.2.1 政治领域的单向度——人与社会的一体化 | 第31-32页 |
3.2.2 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度——人的片面化发展 | 第32-33页 |
3.2.3 过度生产浪费资源——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 第33-35页 |
3.4 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 | 第35-37页 |
3.4.1 科学技术的滥用 | 第35-36页 |
3.4.2 科技成为统治的工具 | 第36-37页 |
3.5 摆脱消费异化的途径 | 第37-41页 |
3.5.1 爱欲解放的必要性——爱欲压抑人性 | 第37-38页 |
3.5.2 爱欲解放的关键——爱欲劳动化 | 第38-40页 |
3.5.3 爱欲解放的途径——“总体革命论”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的当代价值 | 第43-57页 |
4.1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的价值与局限 | 第43-47页 |
4.1.1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的价值 | 第43-45页 |
4.1.2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的局限 | 第45-47页 |
4.2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的理论意义 | 第47-51页 |
4.2.1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延续 | 第47-49页 |
4.2.2 对法兰克福消费异化理论的丰富 | 第49-50页 |
4.2.3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 | 第50-51页 |
4.3 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论对我国的启示 | 第51-56页 |
4.3.1 政府合理组织社会消费 | 第52-53页 |
4.3.2 倡导和谐的消费文化 | 第53-54页 |
4.3.3 以人为本推进物质文明 | 第54-56页 |
4.4 文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