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生态保护中的公民参与权及其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第12-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第12-15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第15-16页
第一章 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的理论基础第16-26页
    一、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的概念第16-19页
        (一)“生态权”的含义第16-18页
        (二)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的含义第18-19页
    二、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的基本权能第19-23页
        (一)参与生态法律制定权第20-21页
        (二)参与生态行政听证权第21页
        (三)参与生态决策权第21页
        (四)参与生态监督权第21-22页
        (五)参与生态诉讼权第22-23页
    三、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的法理依据第23-25页
        (一)公共信托理论第23页
        (二)环境权理论第23-24页
        (三)权利制约权力理论第24页
        (四)民主理论第24-25页
    四、确立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的意义第25-26页
        (一)有利于防止生态公共政策和公权力行为的偏差和失误第25页
        (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第25页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生态法治建设第25-26页
第二章 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原因第26-33页
    一、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面临的主要困境第26-29页
        (一)相关立法存在漏洞第26-27页
        (二)生态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第27-28页
        (三)政府在生态保护中仍处于强势地位第28页
        (四)公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第28-29页
    二、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面临困境的原因第29-33页
        (一)我国的国情及环境复杂性等因素导致相关生态立法滞后第29页
        (二)公开生态信息的义务主体较窄,公开内容不清晰第29-30页
        (三)对政府生态决策及环境执法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第30-32页
        (四)我国对于公民参与生态保护的保障力度不足第32-33页
第三章 实现生态保护中公民参与权的对策建议第33-43页
    一、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生态保护中的公民参与权第33-34页
        (一)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生态权”第33-34页
        (二)在环境相关法中细化生态保护中的“公民参与权”第34页
    二、落实生态信息公开制度第34-38页
        (一)拓宽生态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第35页
        (二)明晰生态信息公开的内容第35-36页
        (三)加强对生态信息公开的检查、监督第36-38页
    三、强化对政府生态决策及其环境执法的制约机制第38-40页
        (一)健全公民意见反馈制度第38-39页
        (二)建立环境执法公民在场制度第39页
        (三)健全生态问责制度第39-40页
    四、提高公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第40-43页
        (一)健全有奖举报制度第40-41页
        (二)完善公民的生态诉讼权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江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下一篇:跨域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