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基于知识流的协同创新模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以及方法第16-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3 论文主要章节安排第18-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1-33页
    2.1 知识流及知识流强度第21-24页
        2.1.1 知识流的内涵及其特征第21-23页
        2.1.2 知识流强度第23-24页
    2.2 知识冗余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26页
    2.3 知识增量及其影响因素第26-28页
    2.4 协同创新理论第28-33页
        2.4.1 协同创新内涵第28-29页
        2.4.2 协同创新理论的发展第29-33页
第三章 创新网络节点关系及协同创新过程第33-41页
    3.1 创新网络节点关系及其协同机理第33-34页
    3.2 创新网络节点的创新效用约束第34-36页
        3.2.1 创新网络知识流特征分析第34-35页
        3.2.2 知识冗余对知识流及创新效用约束第35-36页
    3.3 创新网络节点协同创新过程描述第36-41页
        3.3.1 创新网络节点协同过程第36-38页
        3.3.2 知识传播及其创新过程第38-40页
        3.3.3 知识流与知识创新互动过程第40-41页
第四章 协同创新过程的知识流状态及协同创新模型第41-51页
    4.1 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状态第41-42页
    4.2 协同创新模型的构建第42-45页
        4.2.1 协同创新优化及其知识流表征要求第42-43页
        4.2.2 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第43-45页
    4.3 协同创新网络知识增量提升机制第45-47页
    4.4 算例分析第47-51页
        4.4.1 背景介绍第47-48页
        4.4.2 参数设定与计算第48-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5.1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1页
    5.2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苏州JS企业为例
下一篇: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