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三)国内外研究优点与不足 | 第18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1-2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第一章 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实施目的 | 第25-31页 |
一、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25-28页 |
(一)人民助学金制度阶段(1977-1984) | 第25页 |
(二)奖学金制度形成阶段(1985-1998) | 第25-27页 |
(三)奖、助、贷、补多元化奖助制度阶段(1999-2001) | 第27页 |
(四)全面奖助制度改革阶段(2002 年至今) | 第27-28页 |
二、当前研究生奖助制度的实施目的 | 第28-31页 |
(一)加强研究生资助力度,提高研究生生活待遇 | 第29页 |
(二)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性 | 第29页 |
(三)与收费政策结合共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全面收费背景下研究生奖助制度构成要素 | 第31-35页 |
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第31页 |
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 第31-32页 |
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 第32页 |
四、国家助学贷款 | 第32-33页 |
五、“三助”岗位津贴 | 第33页 |
六、其他相关配套资助政策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现行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制度实施效果调查 | 第35-49页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第35-36页 |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 第35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35页 |
(三)问卷回收情况 | 第35-36页 |
二、现行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制度实施效果总体分析 | 第36-49页 |
(一)现行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制度实施后所取得的成就 | 第39-42页 |
(二)现行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制度实施中所引发的问题 | 第42-49页 |
第四章 影响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制度实施效果的原因分析 | 第49-53页 |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经费较少、渠道较单一 | 第49页 |
二、奖、助学金的控制比例以及评定标准不合理 | 第49-50页 |
三、“三助”工作落实不到位,社会资助“作用甚微” | 第50-51页 |
四、研究生的收费标准缺乏科学性,没有学科差异 | 第51-52页 |
五、研究生的价值取向趋于浮躁和功利化 | 第52页 |
六、社会不严肃期刊杂志缺乏整治和规范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全面收费背景下提高地方高校奖助制度实施效果建议 | 第53-59页 |
一、加大对地方高校资金投入,拓宽其社会经费来源 | 第53-54页 |
二、合理设置奖、助学金比例以及奖学金评定标准 | 第54-55页 |
三、保证“三助”工作有效落实,并向弱势学科倾斜 | 第55-56页 |
四、设置科学公平、体现学科成本和收益差异的收费标准 | 第56页 |
五、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端正研究生科研动机 | 第56-57页 |
六、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不严肃期刊杂志的管理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A | 第65-69页 |
附录B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