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和机理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典型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蠕变损伤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小复合材料的蠕变试验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小复合材料有氧条件下的蠕变试验 | 第24-29页 |
2.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2.2.1.1 试验件设计 | 第24页 |
2.2.1.2 试验夹具设计 | 第24-25页 |
2.2.1.3 试验过程 | 第25-26页 |
2.2.2 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2.2.3 断口分析 | 第27-29页 |
2.3 小复合材料无氧条件下的蠕变试验 | 第29-34页 |
2.3.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9-32页 |
2.3.1.1 试验件设计 | 第29页 |
2.3.1.2 试验夹具设计 | 第29-30页 |
2.3.1.3 试验过程 | 第30-32页 |
2.3.2 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2.3.3 断口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SiC/SiC小复合材料有氧蠕变的破坏模拟 | 第35-6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小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实际几何模型 | 第35-41页 |
3.2.1 基于XCT技术的小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3.2.2 小复合材料实际几何模型涉及到的参数 | 第37-39页 |
3.2.2.1 小复合材料的裂纹宽度 | 第37-38页 |
3.2.2.2 小复合材料界面层氧化半径 | 第38-39页 |
3.2.3 被氧化的小复合材料实际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3.3 小复合材料实际几何模型的计算 | 第41-51页 |
3.3.1 氧化3.5小时的小复合材料 | 第41-46页 |
3.3.2 氧化1小时的小复合材料 | 第46-51页 |
3.4 单丝纤维强度概率模型 | 第51-56页 |
3.4.1 长度为 (35)l的纤维出现缺陷的概率 | 第51-52页 |
3.4.2 模型参数的测定 | 第52-53页 |
3.4.3 计算纤维强度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 | 第53-54页 |
3.4.4 900℃SiC纤维强度概率分布 | 第54-56页 |
3.5 小复合材料简化模型 | 第56-58页 |
3.5.1 小复合材料简化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3.5.2 小复合材料简化模型的计算 | 第57-58页 |
3.6 有氧条件下小复合材料的断裂模拟 | 第58-62页 |
3.6.1 有氧条件下的小复合材料断裂模拟方法 | 第58-60页 |
3.6.2 有氧条件下小复合材料失效模拟结果 | 第60-6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蠕变预测 | 第63-75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小复合材料的蠕变曲线拟合 | 第63-66页 |
4.2.1 Curtin-McLean损伤模型 | 第63-64页 |
4.2.2 蠕变曲线拟合 | 第64-66页 |
4.3 ANSYS用户自定义子程序usercreep | 第66-68页 |
4.3.1 usercreep的任务 | 第66-67页 |
4.3.2 usercreep与ANSYS的连接 | 第67-68页 |
4.4 usecreep子程序正确性的验证 | 第68-69页 |
4.5 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模拟 | 第69-74页 |
4.5.1 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4.5.2 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蠕变模拟 | 第71-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总结 | 第75-76页 |
5.2 今后的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