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13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 第13-19页 |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1“文化”的概念 | 第13页 |
1.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 第13-14页 |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第14页 |
1.2.2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高中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4页 |
1.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高中生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 第14-15页 |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教育价值 | 第15-19页 |
1.3.1 有利于高中生培养人文素质 | 第15-16页 |
1.3.2 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第16-17页 |
1.3.3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第17-19页 |
2 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2.1 高中生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情感 | 第19-20页 |
2.1.1 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 | 第19页 |
2.1.2 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感情 | 第19-20页 |
2.2 教师在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不足 | 第20-21页 |
2.2.1 教师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 | 第20页 |
2.2.2 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 第20-21页 |
2.3 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传统文化的教育 | 第21-23页 |
2.3.1 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学习 | 第21页 |
2.3.2 应试教育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 第21-23页 |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析 | 第23-28页 |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 第23页 |
3.2“天下为公”的集体主义教育 | 第23-24页 |
3.3“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教育 | 第24-25页 |
3.4“修身养性平天下”的人格修养教育 | 第25-28页 |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 第28-34页 |
4.1 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第28-29页 |
4.1.1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 第28页 |
4.1.2 坚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原则 | 第28-29页 |
4.1.3 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 | 第29页 |
4.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 第29-30页 |
4.2.1 收集相关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 | 第29-30页 |
4.2.2 因地制宜,挖掘乡土资源 | 第30页 |
4.3 改革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 第30-31页 |
4.3.1 采用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的情景教学法 | 第30-31页 |
4.3.2 结合课外实践的体验教学法 | 第31页 |
4.4 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31-32页 |
4.4.1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第31-32页 |
4.4.2 加强校园文化墙建设 | 第32页 |
4.5 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 第32-34页 |
4.5.1 加强面向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 第32-33页 |
4.5.2 增强教师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人格魅力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