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贫困与反贫困 | 第14页 |
(二)扶贫与精准扶贫 | 第14页 |
(三)“互联网+”、农村电商、电商扶贫 | 第14-15页 |
二、相关研究理论 | 第15-18页 |
(一)赋权反贫困理论、收入再分配反贫困理论、可持续发展反贫困理论 | 第15-16页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非政府组织(NGO)理论 | 第16-17页 |
(三)贫困的测度及标准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贵州农村电商扶贫现状及问题 | 第18-32页 |
一、贵州农村贫困及电商扶贫现状及类型 | 第18-22页 |
(一)贵州农村贫困现状 | 第18-19页 |
(二)贵州农村贫困类型 | 第19-20页 |
(三)贵州农村电商扶贫情况 | 第20-21页 |
(四)贵州农村电商扶贫基本类型 | 第21-22页 |
二、发展贵州农村电商扶贫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一)农村电商发展趋势要求 | 第22页 |
(二)有助于拓宽产业扶贫销路 | 第22页 |
(三)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定价能力 | 第22-23页 |
(四)有利于调动贫困农户积极性 | 第23页 |
三、贵州省印江县农村电商扶贫的田野调查 | 第23-26页 |
(一)印江县政府农村电商扶贫工作现状 | 第23-24页 |
(二)印江县电商企业参与电商扶贫现状 | 第24-25页 |
(三)印江县农户参与电商扶贫现状 | 第25-26页 |
四、贵州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2页 |
(一)政府电商扶贫存在问题 | 第26-28页 |
(二)企业电商扶贫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三)农户电商扶贫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农村电商扶贫博弈分析 | 第32-38页 |
一、农村电商扶贫利益主体分析 | 第32-33页 |
(一)地方政府 | 第32页 |
(二)电商企业 | 第32页 |
(三)农户 | 第32-33页 |
二、农村电商扶贫诸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 第33-38页 |
(一)现实假设 | 第33页 |
(二)理论模型 | 第33-37页 |
(三)结论分析 | 第37-38页 |
第五章 贵州农村电商扶贫模式与选择 | 第38-44页 |
一、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8页 |
二、贵州农村电商扶贫具体模式设计 | 第38-42页 |
(一)政府+企业+现代农业+农户+电商 | 第39-40页 |
(二)政府+企业+畜牧业+农户+电商 | 第40页 |
(三)政府+企业+生态旅游业+农户+电商 | 第40-41页 |
(四)政府+企业+手工业+农户+电商 | 第41页 |
(五)政府+农户+传统小农产业+电商 | 第41-42页 |
三、贵州农村电商扶贫模式路径选择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5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二、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一)健全电商法律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 | 第45页 |
(二)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政府电商扶贫绩效考核 | 第45-46页 |
(三)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 | 第46-47页 |
(四)加强金融支持,解决企业农户创业资金问题 | 第47页 |
(五)加大农村电商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农村电商高层次人才引进 | 第47-48页 |
(六)树立农业产业品牌,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