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民事虚假诉讼概述 | 第9-14页 |
1.1 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 | 第9页 |
1.2 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 | 第9-10页 |
1.3 民事虚假诉讼的常见类型 | 第10-11页 |
1.3.1 转移财产、逃避债务,逃避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虚假诉讼 | 第10页 |
1.3.2 规避行政法规、逃避监管的虚假诉讼 | 第10-11页 |
1.3.3 虚构夫妻共同债务,损害配偶一方财产权的虚假诉讼 | 第11页 |
1.4 民事虚假诉讼与相近概念的区别 | 第11-14页 |
1.4.1 民事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 | 第11-12页 |
1.4.2 民事虚假诉讼与诉讼欺诈 | 第12页 |
1.4.3 民事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 | 第12-14页 |
2 民事虚假诉讼的成因 | 第14-17页 |
2.1 社会诚信的缺失 | 第14页 |
2.2 当事人主义下民事诉讼模式的局限性 | 第14-15页 |
2.3 制度层面形成虚假诉讼的原因 | 第15-17页 |
2.3.1 调解制度的异化 | 第15页 |
2.3.2 自认规则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2.3.3 立案登记制放宽立案条件 | 第16-17页 |
3 我国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4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 | 第19-22页 |
4.1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虚假诉讼行为 | 第19-20页 |
4.2 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虚假诉讼构成要件 | 第20-21页 |
4.3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 | 第21-22页 |
5 民事虚假诉讼的规制 | 第22-30页 |
5.1 规制民事虚假诉讼的基本原则 | 第22-23页 |
5.1.1 程序法与实体法双管齐下 | 第22页 |
5.1.2 依职权审查与法官中立性相结合 | 第22-23页 |
5.1.3 司法机关联动多方位规制 | 第23页 |
5.2 立法层面对民事虚假诉讼的规制 | 第23-25页 |
5.2.1 民事制裁措施 | 第23-24页 |
5.2.2 虚假诉讼的侵权责任 | 第24-25页 |
5.3 司法层面对民事虚假诉讼的规制 | 第25-30页 |
5.3.1 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处理 | 第25-26页 |
5.3.2 对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处理 | 第26页 |
5.3.3 可采用职权探知主义 | 第26-28页 |
5.3.4 第三人权益救济体系 | 第28-29页 |
5.3.5 严格调解制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