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起诉识别要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禁止重复起诉概述 | 第7-9页 |
(一)禁止重复起诉的概念 | 第7页 |
(二)禁止重复起诉的理论渊源 | 第7-8页 |
(三)禁止重复起诉的价值理念 | 第8-9页 |
二、重复起诉的识别与相关诉讼理论的关系 | 第9-12页 |
(一)与诉讼系属的关系 | 第9页 |
(二)与既判力的关系 | 第9-12页 |
1.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 第10页 |
2.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 第10页 |
3.既判力的时间范围 | 第10-12页 |
三、重复起诉识别要件国外立法研究 | 第12-16页 |
(一)日本 | 第12-13页 |
1.以诉的构成要素为识别标准 | 第12-13页 |
2.以禁止重复起诉的制度目的为识别标准 | 第13页 |
(二)美国 | 第13-16页 |
1.请求排除 | 第13-14页 |
2.争点排除 | 第14-16页 |
四、我国重复起诉识别要件的现状与完善 | 第16-31页 |
(一)当事人相同的识别 | 第16-20页 |
1.一般当事人 | 第17-18页 |
2.诉讼中的第三人 | 第18页 |
3.诉讼继受 | 第18-19页 |
4.诉讼担当 | 第19-20页 |
(二)诉讼标的相同的识别 | 第20-24页 |
1.传统诉讼标的理论 | 第20-21页 |
2.新诉讼法说 | 第21-22页 |
3.新实体法学说 | 第22-23页 |
4.我国实践中诉讼标的理论的应用 | 第23-24页 |
(三)诉讼请求相同的识别 | 第24-27页 |
1.诉讼请求和诉讼标的的关系 | 第24-25页 |
2.诉讼请求相同的类型 | 第25-27页 |
(四)重复起诉识别的完善 | 第27-31页 |
1.诉讼标的识别的完善 | 第27-29页 |
2.诉讼争点共通性的完善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