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甲烷化概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外甲烷化研究概况 | 第10页 |
1.2.2 甲烷化反应过程及机理 | 第10-12页 |
1.3 耐硫甲烷化催化剂 | 第12-16页 |
1.3.1 负载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 | 第12-13页 |
1.3.2 非负载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 | 第13-16页 |
1.4 非负载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16-20页 |
1.5 文献分析及论文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1-22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22-24页 |
2.2.1 非负载型Mo基催化剂制备 | 第22页 |
2.2.2 非负载型Mo基催化剂中添加助剂的催化剂制备 | 第22-24页 |
2.3 催化剂甲烷化反应性能评价 | 第24-26页 |
2.3.1 催化剂评价流程 | 第24-25页 |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指标 | 第25页 |
2.3.3 样品色谱分析 | 第25-26页 |
2.4 催化剂表征分析 | 第26-27页 |
2.4.1 N_2物理吸附脱附分析 | 第26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页 |
2.4.3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26页 |
2.4.4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TPR)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前驱体对非负载型Mo基催化剂甲烷化活性的影响 | 第27-35页 |
3.1 不同前躯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7-30页 |
3.1.1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27-28页 |
3.1.2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28-30页 |
3.2 不同S/AHM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30-31页 |
3.2.2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31-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非负载型Mo基催化剂制备条件对甲烷化活性的影晌 | 第35-56页 |
4.1 催化剂制备过程中H_2S浓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1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35-36页 |
4.1.2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36-37页 |
4.2 不同倍烧气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7-41页 |
4.2.1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38页 |
4.2.2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38-41页 |
4.3 催化剂制备过程升温速率的考察 | 第41-43页 |
4.3.1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41-42页 |
4.3.2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42-43页 |
4.4 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倍烧温度的考察 | 第43-52页 |
4.4.1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43-45页 |
4.4.2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45-52页 |
4.5 100 h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 第52-54页 |
4.6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助剂对非负载型Mo基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68页 |
5.1 Mo基催化剂添加Co助剂稳定性考察 | 第56-59页 |
5.1.1 添加Co助剂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56-57页 |
5.1.2 添加Co助剂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57-59页 |
5.2 Mo基催化剂添加Zr助剂稳定性考察 | 第59-61页 |
5.2.1 添加Zr助剂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60页 |
5.2.2 添加Zr助剂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60-61页 |
5.3 Mo基催化剂添加Al_2O_3粉末稳定性考察 | 第61-67页 |
5.3.1 添加Al_2O_3粉末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 第62-64页 |
5.3.2 添加Al_2O_3粉末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64-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