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前言 | 第7-11页 |
| 一、研究的问题 | 第7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7-9页 |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利害关系人的一般理论 | 第11-16页 |
| 一、主要观点 | 第11-12页 |
| (一) 利害关系的内涵 | 第11-12页 |
| (二) 利害关系的外延 | 第12页 |
| 二、利害关系人的概念 | 第12-14页 |
| (一) 利害关系人的内涵 | 第12-13页 |
| (二) 利害关系人的外延 | 第13-14页 |
| 三、主要特征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关于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一般问题 | 第16-27页 |
| 一、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概念 | 第16-17页 |
| (一) 城乡规划的概念 | 第16页 |
| (二) 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概念 | 第16-17页 |
| 二、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构成要素与案例运用 | 第17-21页 |
| (一) 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构成要素 | 第17-19页 |
| (二) 案例运用 | 第19-21页 |
| 三、法律规定总结与范围种类 | 第21-24页 |
| (一) 法律规定总结 | 第21页 |
| (二) 范围种类 | 第21-24页 |
| 四、与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24-27页 |
| (一) 主要权利 | 第24-25页 |
| (二) 主要义务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界定方法 | 第27-32页 |
| 一、空间的方法 | 第27-28页 |
| (一) 规划级别 | 第27-28页 |
| (二) 规划服务半径 | 第28页 |
| 二、动态的方法 | 第28-30页 |
| (一) 法律法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 第29页 |
| (二) 同种设施的分配问题 | 第29页 |
| (三) 规划服务半径的不稳定性 | 第29-30页 |
| 三、权属的方法 | 第30-32页 |
| (一)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第30页 |
| (二) 相邻权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与救济 | 第32-37页 |
| 一、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权利保护与救济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 (一) 权利保护的分类 | 第32页 |
| (二) 听证制度建立的必要 | 第32-33页 |
| 二、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权利保护与救济的措施和途径 | 第33-37页 |
| (一) 听证会在立法上的设计 | 第33-34页 |
| (二) 应当严格规范听证程序 | 第34页 |
| (三) 正确定位角色及地位 | 第34-35页 |
| (四) 加强组织化程度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