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Mg/Zn掺杂孔雀石和Al/Zr掺杂绿铜锌矿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Cu/ZnO 催化剂前驱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2-21页
        1.2.1 锌孔雀石(Cu_(1-x)Zn_x)_2(OH)_2CO_3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2 绿铜锌矿(Zn_(1-x)Cu_x)_5(OH)_6(CO_3)_2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3 助剂对 Cu/ZnO 催化剂及其前驱体材料的影响第18-21页
    1.3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掺杂型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1-25页
        1.3.1 第一性原理方法在水滑石及类水滑石方面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2 金属氧化物掺杂方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进展第22-24页
        1.3.3 其它无机材料掺杂方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进展第24-25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第27-33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27-29页
        2.1.1 Schr dinger 方程第27-28页
        2.1.2 Hohenberg-Kohn 定理第28页
        2.1.3 Kohn-Sham 方程第28-29页
    2.2 交换相关能函数第29-30页
        2.2.1 局域密度近似第29-30页
        2.2.2 广义梯度近似第30页
    2.3 周期性边界条件第30-32页
        2.3.1 Bloch 定理第30-31页
        2.3.2 Brillouin 区 k 点的选取第31页
        2.3.3 平面波基组第31-32页
    2.4 CASTEP 模块第32-33页
第三章 Mg/Zn 掺杂 Cu_2(OH)_2CO_3的能量、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研究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计算方法与模型第33-35页
        3.2.1 计算方法第33-34页
        3.2.2 计算模型第34-35页
    3.3 Mg 单掺杂和 Mg/Zn 共掺杂 Cu_2(OH)_2CO_3体系的性质研究第35-47页
        3.3.1 能量性质第35-38页
        3.3.2 结构性质第38-41页
        3.3.3 电子性质第41-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Al/Zr 掺杂(Zn_(1-x)Cu_x)_5(OH)_6(CO_3)_2体系的能量、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研究第49-67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计算方法与模型第49-51页
        4.2.1 计算方法第49-50页
        4.2.2 计算模型第50-51页
    4.3 Zn_5(OH)_6(CO_3)_2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第51-54页
    4.4 Al/Zr 掺杂(Zn_(1-x)Cu_x)_5(OH)_6(CO_3)_2体系稳定性和电子结构性质第54-65页
        4.4.1 形成能与稳定性第54-57页
        4.4.2 结构性质第57-60页
        4.4.3 电子性质第60-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总结和建议第67-69页
    5.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5.2 创新点第68页
    5.3 建议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抗病鉴定菌种储藏条件的筛选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