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现状对比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第15-16页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化与差异简述以及其对动画的影响 | 第17-24页 |
2.1 从文化元素到中国元素的简述 | 第17-19页 |
2.1.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概述 | 第17-18页 |
2.1.2 文化元素与中国元素 | 第18-19页 |
2.2 中西方差异的多元表现 | 第19-22页 |
2.2.1 中西的不同文化和审美差异 | 第19-20页 |
2.2.4 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架构分析 | 第20-22页 |
2.3 体现在动画影片中的文化差异 | 第22-24页 |
第3章 文化差异视野下中国元素在美、日动画中的体现 | 第24-37页 |
3.1 文化差异视野下中国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1 对美国动画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2 对日本动画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文化差异视野下中国元素的动画应用实例分析 | 第26-33页 |
3.2.1 《花木兰》系列 | 第26-28页 |
3.2.2 《功夫熊猫》系列 | 第28-31页 |
3.2.3 TV动画《七龙珠》 | 第31-33页 |
3.3 文化差异视野下中国元素的应用现状总结 | 第33-35页 |
3.3.1 动画中中国元素的衍变 | 第33-34页 |
3.3.2 动画中中国元素的文化剥离 | 第34-35页 |
3.4 文化差异视野下中国元素的特质 | 第35-37页 |
3.4.1 中国元素的国际性 | 第35-36页 |
3.4.2 中国元素的可塑性 | 第36-37页 |
第4章 中国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体现 | 第37-58页 |
4.1 中国动画特色 | 第37-49页 |
4.1.1 根植于民间故事的借鉴 | 第37-39页 |
4.1.2 与传统艺术形式的交融 | 第39-45页 |
4.1.3 中国历史守业与战争题材 | 第45-49页 |
4.2 中国元素在当下国产动画中的现状 | 第49-53页 |
4.2.1 对传统艺术的依赖 | 第49-50页 |
4.2.2 对少数民族艺术的浅掘 | 第50-51页 |
4.2.3“低龄化”的动画定位 | 第51-53页 |
4.3 中国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展望 | 第53-58页 |
4.3.1 正视文化差异存在的现状 | 第53-54页 |
4.3.2 深挖传统文化内核 | 第54-55页 |
4.3.3 包容文化差异兼容多样文化 | 第55-56页 |
4.3.4 科学弘扬中国元素 | 第56-58页 |
第5章 中国元素在动画《回家》中的应用 | 第58-63页 |
5.1 中国元素对故事创作的启发 | 第58-59页 |
5.2 中国元素对角色设计的启发 | 第59-60页 |
5.3 中国元素对杂物设计的启发 | 第60-62页 |
5.4 中国元素对场景设计的启发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