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放线菌BZ45代谢物抑菌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放线菌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1.1 在不同的环境中放线菌的分布状况第11页
        1.1.2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开发与利用第11-12页
        1.1.3 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抗生素的应用现状第12-13页
    1.2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控第13-17页
        1.2.1 玉米大斑病的危害症状第14页
        1.2.2 玉米大斑病的病原第14页
        1.2.3 玉米大斑病的致病机制第14-15页
        1.2.4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策略第15-17页
    1.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目的及内容第17-19页
        1.3.1 立题依据第17-18页
        1.3.2 研究目的第18页
        1.3.3 本研究的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第19-37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19-20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第19页
        2.1.3 实验仪器第19-20页
    2.2 发酵液的制备,萃取及抑菌活性的初筛第20-24页
        2.2.1 放线菌 BZ45 发酵液的制备及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第20-21页
        2.2.2 放线菌 BZ45 各组分生物活性初步筛选第21-24页
    2.3 分离纯化方法第24-27页
        2.3.1 大孔树脂吸附第24页
        2.3.2 萃取第24-25页
        2.3.3 薄层层析方法第25页
        2.3.4 硅胶柱层析第25-26页
        2.3.5 反相柱层析第26页
        2.3.6 凝胶柱 Sephadex LH-20 层析第26-27页
        2.3.7 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制备液相分离第27页
        2.3.8 重结晶第27页
    2.4 石油醚层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第27-30页
        2.4.1 放线菌 BZ45 石油醚层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第27-28页
        2.4.2 放线菌 BZ45 石油醚层的 GC-MS 分析第28-30页
    2.5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活性成分跟踪分离纯化第30-37页
        2.5.1 硅胶初分第31页
        2.5.2 凝胶柱 Sephadex LH-20 层析分离第31页
        2.5.3 二次凝胶柱 Sephadex LH-20 分离第31页
        2.5.4 反相柱层析分离第31-32页
        2.5.5 多次柱层析跟踪分离第32-33页
        2.5.6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第33-35页
        2.5.7 将 3-4 通过制备液相进一步分离第35-37页
第三章 放线菌 BZ45 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第37-50页
    3.1 放线菌 BZ45 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第37-46页
        3.1.1 材料与仪器第37-39页
        3.1.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3.1.3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3.2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活性组分 A 在玉米活体离体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第46-50页
        3.2.1 实验材料第46页
        3.2.2 玉米叶片第46-47页
        3.2.3 玉米大班孢子悬浮液制备第47页
        3.2.4 实验方法第47-48页
        3.2.5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活性组分 A 在玉米活体离体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第48-50页
第四章 稳定性试验第50-63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0-51页
        4.1.1 实验材料,试剂及培养基第50页
        4.1.2 实验仪器第50-51页
    4.2 实验方法第51-54页
        4.2.1 受试样品的制备第51页
        4.2.2 培养基制备第51-52页
        4.2.3 菌株培养第52页
        4.2.4 放线菌 BZ45 提取物抑菌率的测定第52页
        4.2.5 热稳定性的测定第52-53页
        4.2.6 紫外光稳定性测定第53页
        4.2.7 结果计算第53页
        4.2.8 抑菌率的计算公式第53-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63页
        4.3.1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热稳定性结果的测定第54-58页
        4.3.2 紫外稳定性结果的测定第58-63页
第五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第63-66页
    5.1 结论第63-65页
        5.1.1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抑菌活性的筛选第63页
        5.1.2 活性组分的跟踪分离第63-64页
        5.1.3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生物活性研究第64页
        5.1.4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活性组分 A 在玉米活体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第64-65页
        5.1.5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抑菌活性稳定性研究第65页
    5.2 创新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TC公司IT运维服务项目管理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HDFS的海量医学影像系统的数据建模与转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