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标准以太网的应用在工业领域缺陷 | 第12-13页 |
1.2.2 工业以太网常见协议 | 第13-18页 |
1.2.3 工业以太网各种协议的比较 | 第18-19页 |
1.2.4 POWERLINK协议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3 软件定义网络 | 第19-21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 | 第21-23页 |
2 相关技术研究 | 第23-34页 |
2.1 工业以太网协议POWERLINK概述 | 第23-31页 |
2.1.1 物理层概述 | 第23页 |
2.1.2 数据链路层概述 | 第23-27页 |
2.1.3 应用层概述 | 第27-30页 |
2.1.4 同步机制 | 第30-31页 |
2.2 OpenFlow协议概述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控制与转发分离的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设计 | 第34-47页 |
3.1 控制与转发分离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34-42页 |
3.1.1 现有工业以太网POWERLINK架构 | 第34-36页 |
3.1.2 控制与转发分离的工业以太网架构 | 第36-37页 |
3.1.3 方案可行性仿真分析 | 第37-42页 |
3.2 转发控制协议流表的设计 | 第42-46页 |
3.2.1 流表条目的设计 | 第42-44页 |
3.2.2 基于流匹配的转发过程 | 第44-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控制与转发分离的工业以太网协议的实现 | 第47-59页 |
4.1 开源EPL协议栈分析 | 第47-49页 |
4.2 流表数据结构 | 第49页 |
4.3 POWERLINK网络模块的实现 | 第49-56页 |
4.3.1 从站配置实现 | 第50页 |
4.3.2 主站配置实现 | 第50-51页 |
4.3.3 交叉通信的实现 | 第51-54页 |
4.3.4 EPL循环周期实现 | 第54-56页 |
4.4 EPL协议Linux平台下的实现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控制与转发分离的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测试 | 第59-70页 |
5.1 网络配置工具openCONFIGURATOR简介 | 第59-60页 |
5.2 通信协议两种工作模式的测试 | 第60-62页 |
5.2.1 PReq/PRes模式测试 | 第60-61页 |
5.2.2 PRC模式测试 | 第61-62页 |
5.3 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测试 | 第62-69页 |
5.3.1 同步数据传输测试 | 第62-65页 |
5.3.2 异步数据传输测试 | 第65-66页 |
5.3.3 交叉通信数据传输测试 | 第66-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