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发展现状及基本内容 | 第10-18页 |
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定义 | 第10页 |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 第10-12页 |
1.2.3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2-17页 |
1.2.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步骤 | 第17-18页 |
1.3 工字型平面高层住宅楼简介 | 第18-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典型分析模型的提出—工字型平面剪力墙结构方案比选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分析软件的选用 | 第21-22页 |
2.3 结构方案的比选 | 第22-26页 |
2.3.1 比选原则 | 第22页 |
2.3.2 结构方案的设定 | 第22-23页 |
2.3.3 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取值 | 第23-24页 |
2.3.4 结构计算及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2.4 开洞外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26-30页 |
2.4.1 墙肢单元编号 | 第26-27页 |
2.4.2 结构抗侧刚度 | 第27-29页 |
2.4.3 结构抗扭刚度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基于性能的工字型平面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应用 | 第31-73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1-34页 |
3.1.1 结构方案 | 第31-32页 |
3.1.2 结构材料 | 第32-33页 |
3.1.3 荷载作用 | 第33页 |
3.1.4 结构超限情况 | 第33-34页 |
3.2 分析软件的选用 | 第34页 |
3.3 性能目标的设定 | 第34-35页 |
3.4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目标验算 | 第35-50页 |
3.4.1 结构弹性计算的主要参数 | 第36页 |
3.4.2 计算结果汇总及分析 | 第36-43页 |
3.4.3 弹性时程补充分析 | 第43-50页 |
3.5 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目标验算 | 第50-52页 |
3.5.1 中震等效弹性分析的计算参数 | 第50-51页 |
3.5.2 关键构件中震不屈服验算 | 第51-52页 |
3.6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目标验算 | 第52-53页 |
3.6.1 大震等效弹性分析的计算参数 | 第52页 |
3.6.2 墙肢剪压比验算 | 第52-53页 |
3.7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分析 | 第53-66页 |
3.7.1 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3.7.2 分析软件的选用 | 第54页 |
3.7.3 实例分析 | 第54-65页 |
3.7.4 本节小结 | 第65-66页 |
3.8 薄弱部位的楼板应力分析 | 第66-72页 |
3.8.1 引言 | 第66页 |
3.8.2 楼板应力分析方法 | 第66-68页 |
3.8.3 实例分析 | 第68-71页 |
3.8.4 本节小结 | 第71-7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4 热点问题探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墙肢受拉开裂问题 | 第73-80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墙体受拉定义 | 第73-74页 |
4.3 墙体受拉处理方法 | 第74-78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78-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页 |
5.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和实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