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木组合屋盖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试验研究第10-11页
        1.2.2 理论研究第11-14页
    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1 试验研究第14页
        1.3.2 理论研究第14-15页
    1.4 国内外研究小结和尚待研究的问题第15-16页
        1.4.1 研究小结第15页
        1.4.2 钢木组合屋盖结构房屋尚待研究的问题第15-16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16-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钢木组合屋盖适用范围和受力特点第18-26页
    2.1 钢木组合屋盖建筑特点及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第19-21页
        2.1.1 自重轻、韧性大、安全性好第19-20页
        2.1.2 节能、环保第20页
        2.1.3 运行成本第20-21页
    2.2 钢木组合屋盖房屋建筑在海南地区适应性第21-22页
        2.2.1 海南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第21页
        2.2.2 海南发展规划第21-22页
    2.3 钢木组合屋盖房屋建筑在海南的适宜建筑形式第22-25页
        2.3.1 海南农村民居钢木组合屋盖适宜的建造形式第23-24页
        2.3.2 旅游建筑——避暑山庄钢木组合结构建造形式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Kifle G.Gebremedhin钢木组合屋盖结构试验介绍第26-31页
    3.1 试验研究目的第26页
    3.2 试验概况第26-29页
        3.2.1 试验结构设计第26-28页
        3.2.2 试验装置第28-29页
        3.2.3 加载过程第29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钢木组合屋盖结构有限元模拟分析第31-48页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1-32页
        4.1.1 材料参数输入第31页
        4.1.2 建模方式、单元选择第31-32页
    4.2 单元划分、加载与求解第32-34页
        4.2.1 单元划分第32页
        4.2.2 加载与求解第32-34页
    4.3 有限元模型与试验荷载-位移曲线结果对比分析第34-43页
        4.3.1 纯木结构荷载-位移曲线结果对比分析第34-36页
        4.3.2 木结构加山墙钢板荷载-位移曲线结果对比分析第36-37页
        4.3.3 木结构加四面墙钢板荷载-位移曲线结果对比分析第37-39页
        4.3.4 木结构加四面墙钢板及半坡屋面荷载-位移曲线结果对比分析第39-41页
        4.3.5 木结构加四面墙钢板及双坡屋面荷载-位移曲线结果对比分析第41-43页
    4.4 钢木组合屋盖结构整体工作性能分析第43-44页
    4.5 屋盖荷载—位移关系的回归分析与刚度比较第44-47页
        4.5.1 屋盖荷载—位移关系回归分析第44-46页
        4.5.2 有限元计算刚度与曲线拟合刚度比较分析第46-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钢木组合屋盖变形计算研究第48-56页
    5.1 组合屋盖的变形计算第48-54页
        5.1.1 屋面板剪切变形计算第48-52页
        5.1.2 屋面板弯曲变形计算第52-53页
        5.1.3 屋盖变形刚度计算公式第53-54页
    5.2 结果分析比较第54-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6. 结论、建议和致谢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对后续钢木组合屋盖结构研究工作的建议第56-57页
    6.3 对Kifle G.Gebremedhin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烈度区工字型平面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纳米SiO2改性高性能砂浆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