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0对应的病原菌无毒基因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1页
   ·水稻白叶枯病菌简介第14-15页
   ·黄单胞菌的致病因子第15-25页
     ·胞外多糖第15页
     ·rpf第15-16页
     ·I 型分泌系统第16页
     ·Ⅱ型分泌途径第16-17页
     ·Ⅲ型分泌系统第17-24页
     ·hrp 基因第24-25页
     ·其他毒性因子第25页
   ·白叶枯病原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第25-27页
     ·无毒基因第26-27页
     ·无毒基因的功能第27页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7-29页
   ·立题依据第29-31页
第二章 水稻白叶枯病致病突变体的筛选第31-36页
   ·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实验材料第31-32页
     ·实验方法第32-33页
   ·结果和分析第33-36页
     ·致病突变体的初筛第33-34页
     ·致病突变体的复筛第34-36页
第三章 水稻白叶枯菌致病突变体的Tn5 转座子插入检测第36-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实验材料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40页
   ·结果分析第40-42页
     ·卡那霉素抗性验证第40页
     ·PCR 扩增验证Tn5 的插入第40-41页
     ·致病突变体中Tn5 转座子插入拷贝数的确定第41-42页
第四章 抗病基因Xa30 的无毒基因或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53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7页
     ·实验材料第42页
     ·实验方法第42-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3页
     ·PCR walking 扩增第47-48页
     ·侧翼序列的分离测序和分析第48-51页
     ·Tn5 转座子插入位点的确定第51-53页
第五章 讨论第53-57页
   ·突变体库的建立及筛选第53页
   ·侧翼序列的分离方法第53-54页
   ·侧翼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4-57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抗纹枯病恢复系的选育及抗病QTL聚合
下一篇:内蒙古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