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多域信息感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项目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主要工作第14-16页
    1.4 论文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多域网络信息感知技术和算法概述第18-29页
    2.1 网络拓扑发现相关协议第18-23页
        2.1.1 SNMP协议第18-20页
        2.1.2 ICMP协议第20-21页
        2.1.3 ARP协议第21-22页
        2.1.4 OSPF协议第22-23页
    2.2 网络拓扑发现相关技术第23-25页
        2.2.1 基于SNMP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第23页
        2.2.2 基于ICMP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第23-24页
        2.2.3 基于ARP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第24页
        2.2.4 基于OSPF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第24页
        2.2.5 网络拓扑发现技术比较第24-25页
    2.3 网络流量感知相关协议与技术第25-26页
    2.4 业务类型感知相关技术第26-28页
    2.5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多域信息感知系统框架第29-36页
    3.1 多域信息感知系统网络架构第29-32页
        3.1.1 传统网络信息感知路由架构第29-30页
        3.1.2 新型网络感知路由架构第30-32页
    3.2 系统总体框架第32页
    3.3 系统各模块功能详述第32-35页
        3.3.1 多域网络信息感知模块第33-34页
        3.3.2 多域网络信息可视化模块第34-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多域信息感知实现技术第36-60页
    4.1 多域信息感知方法第36-39页
        4.1.1 多域网络信息的采集方式第36页
        4.1.2 多域网络信息的获取机制第36-39页
    4.2 网络拓扑域信息感知实现技术第39-44页
        4.2.1 网络拓扑感知过程中的问题第40页
        4.2.2 基于SNMP和ICMP的拓扑发现技术第40-44页
    4.3 网络流量域信息感知实现技术第44-46页
        4.3.1 网络流量检测第45页
        4.3.2 网络流量监控第45-46页
    4.4 网络应用域感知实现技术第46-55页
        4.4.1 网络业务类型识别流程第46页
        4.4.2 网络数据包的捕获第46-49页
        4.4.3 网络数据包的分析第49-50页
        4.4.4 业务类型分析第50-55页
    4.5 感知内容第55-58页
        4.5.1 网络各层感知内容第56-58页
    4.6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多域信息可视化实现技术研究第60-78页
    5.1 视化技术基础第60-63页
        5.1.1 网络信息可视化背景第60-61页
        5.1.2 网络信息可视化工具第61-63页
    5.2 网络拓扑域信息可视化第63-68页
        5.2.1 网络拓扑可视化特点第63页
        5.2.2 网络拓扑域可视化整体框架第63-65页
        5.2.3 技术实现第65-68页
    5.3 网络流量域信息可视化第68-70页
    5.4 网络应用域信息可视化第70-71页
    5.5 网络拓扑可视化布局算法第71-76页
        5.5.1 网络拓扑可视化布局算法分类第72-74页
        5.5.2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拓扑可视化布局算法第74-76页
    5.6 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原型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第78-89页
    6.1 原型系统设计第78页
    6.2 原型系统环境构建第78-80页
    6.3 原型系统功能测试第80-85页
        6.3.1 网络拓扑的可视化第80-82页
        6.3.2 网络拓扑事件的感知第82-85页
    6.4 原型系统性能测试第85-88页
        6.4.1 丢包率测试第85-87页
        6.4.2 业务流传输质量第87页
        6.4.3 相关技术指标第87-88页
    6.5 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89-92页
    7.1 论文总结第89-90页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致谢第96-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货币政策、审计质量对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影响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媒体监督与在职消费粘性--基于不同产权性质视角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