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6页 |
1.1 癌症治疗现状 | 第12-13页 |
1.2 纳米技术在癌症中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2.1 目前用于癌症治疗的纳米粒子种类 | 第13页 |
1.2.2 靶向治疗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1 被动靶向 | 第13-14页 |
1.2.2.2 主动靶向 | 第14页 |
1.3 相关靶向方式的研究 | 第14-18页 |
1.3.1 新生血管性靶向 | 第14页 |
1.3.2 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靶向 | 第14-16页 |
1.3.2.1 人表皮受体 | 第15页 |
1.3.2.2 转铁蛋白受体 | 第15页 |
1.3.2.3 叶酸受体 | 第15-16页 |
1.3.3 肿瘤细胞靶向 | 第16-18页 |
1.3.3.1 靶向乳腺癌 | 第16-17页 |
1.3.3.2 结肠直肠癌靶向 | 第17页 |
1.3.3.3 肺癌靶向 | 第17-18页 |
1.3.3.4 前列腺癌靶向 | 第18页 |
1.4 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 第18-24页 |
1.4.1 脂质体 | 第19页 |
1.4.2 聚合物胶束 | 第19-20页 |
1.4.3 多肽和蛋白 | 第20-21页 |
1.4.4 磁性纳米粒子 | 第21-22页 |
1.4.5 金纳米粒子 | 第22-23页 |
1.4.6 硅纳米粒子 | 第23页 |
1.4.7 碳纳米管 | 第23页 |
1.4.8 固体脂质纳米粒子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 | 第26-56页 |
摘要 | 第26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2.2.1 菌株和质粒 | 第27页 |
2.2.2 药品和试剂 | 第27-28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9-45页 |
2.3.1 pET-28a(+)/EGF-5Cys-FTH1质粒的构建 | 第29-32页 |
2.3.1.1 引物设计和模板验证 | 第29-30页 |
2.3.1.2 质粒的构建 | 第30-32页 |
2.3.2 pET-28a(+)/EGF-5Cys-FTH1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2-37页 |
2.3.3 非靶向EGF-5Cys-FTH1-m质粒的构建 | 第37-39页 |
2.3.3.1 pET-28a(+)/EGF-5Cys-FTH1-m引物设计 | 第37页 |
2.3.3.2 pET-28a(+)/EGF-5Cys-FTH1-m质粒的构建 | 第37-39页 |
2.3.4 pET-28a(+)/EGF-5Cys-FTH1-m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9-41页 |
2.3.4.1 EGF-5Cys-FTH1-m蛋白在E.coli BL21中的表达 | 第39-41页 |
2.3.5 目标蛋白的表征 | 第41页 |
2.3.5.1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 | 第41页 |
2.3.5.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1页 |
2.3.6 EGF-5cys-FTH1和EGF-5cys-FTH1-m蛋白的荧光标定 | 第41-42页 |
2.3.6.1 荧光标定后纯化及偶联比测定 | 第42页 |
2.3.7 纳米粒子与细胞结合研究 | 第42-43页 |
2.3.7.1 细胞培养 | 第42页 |
2.3.7.2 流式细胞仪检测目标粒子与细胞结合情况 | 第42-43页 |
2.3.7.3 荧光显微镜观察目标粒子与细胞结合情况 | 第43页 |
2.3.8 DOX/EGF-5Cys-FTH1纳米给药系统的构建 | 第43-45页 |
2.3.8.1 交联剂与阿霉素的连接 | 第44页 |
2.3.8.2 EMCH-DOX与EGF-5Cys-FTH1蛋白的连接 | 第44-45页 |
2.3.9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中药物的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 | 第45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5-54页 |
2.4.1 EGF-5Cys-FTH1和EGF-5Cys-FTH1-m质粒的构建 | 第45-47页 |
2.4.1.1 反向PCR产物验证 | 第45-46页 |
2.4.1.2 质粒pET-28a(+)/EGF-5Cys-FTH1菌落PCR产物的验证 | 第46页 |
2.4.1.3 酶切验证 | 第46-47页 |
2.4.1.4 目标质粒的测序结果 | 第47页 |
2.4.2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7-49页 |
2.4.3 EGF-5Cys-FTH1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49-50页 |
2.4.3.1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9页 |
2.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9-50页 |
2.4.4 纳米粒子在细胞水平上的靶向研究 | 第50-51页 |
2.4.4.1 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纳米粒子与细胞的结合 | 第50-51页 |
2.4.4.2 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与细胞结合情况 | 第51页 |
2.4.5 DOX/EGF-5Cys-FTH1载药系统的构建与表征 | 第51-53页 |
2.4.5.1 EMCH-DOX与EGF-5Cys-FTH1连接 | 第52页 |
2.4.5.2 DOX/EGF-5Cys-FTH1纳米粒子的稳定性 | 第52-53页 |
2.4.5.3 DOX/EGF-5Cys-FTH1纳米粒子表征 | 第53页 |
2.4.6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中药物在PBS缓冲溶液中的释放 | 第53-54页 |
2.5 讨论 | 第54-55页 |
2.6 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载药系统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 第56-73页 |
摘要 | 第56页 |
3.1 前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7-59页 |
3.2.1 细胞株 | 第57页 |
3.2.2 药品和试剂 | 第57-58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9-64页 |
3.3.1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在细胞水平的内化 | 第59-61页 |
3.3.1.1 癌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 第59页 |
3.3.1.2 DOX/EGF-5Cys-FTH1纳米给药系统的靶向实验 | 第59-60页 |
3.3.1.3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细胞水平内化 | 第60-61页 |
3.3.1.4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细胞内定位 | 第61页 |
3.3.2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的药效研究 | 第61-64页 |
3.3.2.1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细胞内化后细胞形态研究 | 第61页 |
3.3.2.2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内化后药效情况 | 第61-62页 |
3.3.2.3 MTT法细胞存活率研究 | 第62-63页 |
3.3.2.4 细胞周期研究 | 第63-64页 |
3.3.2.5 细胞凋亡研究 | 第6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64-71页 |
3.4.1 DOX/EGF-5Cys-FTH1纳米给药系统的药效特性研究 | 第64-66页 |
3.4.2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性机制研究 | 第66-71页 |
3.4.2.1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靶向及内化研究 | 第66-67页 |
3.4.2.2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逆转MCF-7/ARD耐药性的研究 | 第67-68页 |
3.4.2.3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细胞内释放机制 | 第68-69页 |
3.4.2.4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释放DOX入核情况研究 | 第69-70页 |
3.4.2.5 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 第70-71页 |
3.5 讨论 | 第71-72页 |
3.6 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